要命的運輸
在蒙古開礦,運輸是個很大的問題。
實際上,選擇投資一個礦產,不僅要考慮礦產本身的質量好不好,“運距”也是最核心的考量因素。礦石開采出來后,一般都要運輸到國內,蒙古國的交通基礎設施非常落后,橫貫蒙古南北的鐵路,運力已達極限。
現實中,中國商人投資蒙古的礦產,多數仍選擇距離中蒙邊境較近的地帶,最大限度地縮小運距,或盡量靠近僅有的鐵路大動脈,否則,高昂的運費,足以將礦石的利潤侵蝕殆盡。
陳松巖的螢石礦,位置比較偏遠,運距也比較遠。但優勢在于,這個礦石露天礦,開采成本低廉,礦石開采出來,可以直接賣。現在,聚原力的螢石礦,賣到了美國、日本、韓國、印度、歐洲等國家。從礦場到車站,用汽車運到烏蘭巴托,再通過鐵路,一直向南,運到天津。在天津港[5.99 -0.50% 股吧 研報],眾多來自蒙古國的礦產品,從這里輸送到全球各國。
相比于煤炭、鐵礦石等大宗礦產品,螢石礦的產量并不是很大。但陳松巖認為,自己抓住了一點,螢石礦就像吃飯時放的鹽一樣,在工業中,它屬于“沒有不行,多了還用不了”的礦種。
如今,陳松巖的螢石礦,年產量10萬噸左右,這在蒙古已經是首屈一指了。陳松巖已經牢牢掌握了話語權和定價權,今年,他計劃籌建一個選礦廠,再開幾個井,擴大產量,提高礦石的品位,這樣,價格能提高不少。
陳松巖之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意識到開采螢石礦的巨大商機,現在,開螢石礦的中國人,已經接踵而至。
蒙古式管理
這幾年下來,陳松巖頻頻在監管上吃苦頭。
蒙古國的質量技術監督局,在國家層面統管礦業的開發經營,各個省有也有技術監督局,到了蘇木(相當于中國的鄉鎮),往往只有一個人,這個人經常檢查環保、技術等方面的規范。每年,蒙古國都會在5、6月份,開始對全國的礦產開發企業進行檢查,之后是省里面的檢查,而到具體的蘇木,檢查更是常態化。
蒙古國經濟落后,沒有工業體系,他們思維里也缺乏對經濟和行業監管的辦法。就好比讓不懂經濟的人來管理經濟,經常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說來富有戲劇性。最近十年間,蒙古國從對礦產資源的幾乎放任自流,到實施嚴密的監管,幾乎是一大步便跨越了整個工業進程。如今,根據蒙古國在2006年制訂的《礦產法》,法律條文已經非常細致。蒙古國的法律,既保持著計劃經濟時代的印記,又結合了近些年從俄羅斯、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借鑒而來的成文。
法律條文可以迅速移植而來,工業管理水平卻不能一夜提高。現實中,蒙古國的礦產部門,經常是機械地執行法律條文,時常會出現一些匪夷所思的執法。
比如,一些企業內部的事務,像生產計劃、原料來源、出廠價格等,本是隨時根據市場變動的事情,卻被納入監管范圍。有時,甚至是廠房建得不好,沒有向工人提供熱水,也可以成為停產整改的原因。
為了應付這些檢查,陳松巖做的工作常常超過國內開礦的事務。“這個跟蒙古沒有工業,人們普遍沒有管理思維,有很大的關系。”陳松巖認為,很多監管部門的思維,像是管理牛羊一樣,隨意而粗糙,這樣一折騰,常常把黃金的生產時間浪費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