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別人打工不如自己創業!每個在外打工的青年都有著‘老板夢’。”長期從事青年工作的團省委副書記陳東說。
在這種創業沖動的助推下,近年來,農村青年自主創業潮涌動南粵大地。
去年,在團省委開展的關于“青年創業存在哪些困難”的調查中,農村青年“融資貸款困難和缺乏相關金融知識”的反饋位居前列。
如何破解農村青年創業融資難?去年,團省委下大力氣試點推行“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項目。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全省累計協議貸款3.1661億元,實際發放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3.1437億元,幫助7310名農村青年獲得貸款成功創業。
小額貸款貸出農村青年創業大希望。昨日,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工作在全省全面鋪開,計劃全年發放10億元創業小額貸款,這意味著更多廣東農村青年將獲得創業“第一桶金”。
■獲益
3億元孵化7000多“小老板”
“2009年對于我來說是一道坎,是青年創業小額貸款‘雪中送炭’,讓我渡過難關。”廣東蕉嶺藍坊高思村村民湯志彬告訴記者,2005年,聽說無污染農產品的養殖前景看好,原本在城市開出租車的湯志彬毅然辭掉工作,回鄉創業,憑著十年打工積蓄瞄向了“種養業”。他在自已家周圍,建起了250平方米的豬舍,并購進100頭豬苗,進行生豬養殖;并且在附近租了幾十畝田及山地,種植了香蕉30畝,金柚300株,用豬糞肥田,形成連環產業。
但到了去年,由于缺乏養殖經驗,“吃第一筆老本”的產業慢慢就開始萎縮,必須購進新設施及先進品種進行“再開發”。“能借錢的地方都跑了,急得我整夜睡不著覺。”
正當他一籌莫展之時,“廣東扶持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項目”啟動,全省1900多個鄉鎮的2000個優秀農村青年及2000個優質創業貸款項目將獲得小額貸款。知道消息后,湯志彬馬上向鎮團委“求助”。經過各級團組織考察后,湯志彬爭取到了一筆5萬元的小額貸款,不出半年,他的豬場和果園的規模都得到了擴大,還帶動了當地群眾發展致富。
去年7月14日,是廣東眾多農村創業青年難以忘懷的日子。這天,團省委與省農村信用聯社、廣東省農村信用聯社、省扶貧辦正式啟動“廣東扶持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項目”。
“當時小額貸款的幫扶對象,主要是年齡在40周歲以下、經辦信用社附近有固定居所和經營場所的農村創業青年,貸款額度原則上控制在3萬元以內,最高不超過10萬元。”團省委農村青年工作部部長張文杰介紹說,由于該扶持項目貸款期限一般設定在3年以內,最長可到5年,加上利率優、擔保方式多樣等特點,對農村青年創業者優先調查、優先評級、優先授信、優先發證、優先貸款,因此激發了不少優秀青年和項目參與申請。
截至去年底,不到半年時間內,該項目累計協議小額貸款3.1661億元,實際發放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3.1437億元。7310名農村青年成功獲得貸款,開啟創業之路。項目還開展了154期金融知識培訓,為4692名團干部、10670名農村青年釋疑解惑,彌補金融知識短板。
■創新
多元擔保讓小額貸款“多點開花”
“只要你有信用、有前景、有創新,我們就可以發放貸款!”去年“廣東扶持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項目”啟動之初,廣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副書記陳池表示,對有良好信譽、有一定生產經營規模、有產業特色和經營效益、需繼續擴大規模的創業項目,可評為特優貸款項目。被評為特優貸款項目的,可給予免擔保發放貸款的優惠。
這是一個信號。
事實上,由于農村青年的創業項目承載力有限、資產流動情況難以審計、不動產權不清等原因,因此創業申請貸款的基礎有限,如果不創新擔保模式,就極有可能“雷聲大、雨點小”,無法有效服務農村青年。
為此,作為試點的1900多個鄉鎮在大半年內,通過各級團組織、地方信用社的努力,積極探索了信用擔保、自然人擔保、聯戶擔保、企業擔保、擔保公司擔保、合作社擔保等多種擔保方式,讓農村青年“能貸、敢貸、能還”。
增城的綠聚來公司總經理張文彬就是獲益者之一。
去年初,他興辦了廣州市綠聚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一心想發展增城的特色有機農副產品產、研、銷一體化項目,但創業之初,由于缺乏資金而無法形成產業網絡。適逢團增城市委推出“青年帶頭創業致富工程”,在其探索的“一戶多保”模式下,張文彬只需要提供2個以上符合條件的保證人為其借款承擔連帶責任保證就可獲得借貸。最后,張文彬獲得了10萬元的創業貸款。目前,該公司經營范圍已覆蓋廣州地區,初步形成增城農副產品對外銷售網絡,解決當地就業100人左右,帶動當地農民增加收入約1000萬元。
據悉,“一戶多保”是基于基層創業青年缺少有效財政抵押的情況下設計的,但有的農村青年可能還面對創業起步后短時期的無贏利難關,甚至連利息都還不起,難道就這樣讓項目“夭折”?
為了幫助農村創業青年解決這個難題,肇慶市采取了“政府貼息”模式。即肇慶市委、市政府劃撥50萬元專項資金以及各縣(市)區黨委、政府的配套經費50萬元,合計100萬元,作為開展農村青年創業的貼息資金,整合省農信社肇慶辦事處協助提供的1500萬元貸款,為農村青年創業項目提供貼息貸款1萬至3萬元。
此外,佛山三水采取的通過政府、銀行、保險機構三方合作發放貸款的“政銀保”模式,茂名高州以會員、行業協會、金融機構三家互信為基礎發貸的“行業協會”模式,梅州蕉嶺的借助評估平臺分等級辦理小額貸款的“誠信貸款”模式等,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據統計,全省有約5000名農村青年借助小額貸款淘到了致富路上的“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