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不同的戰略
兩家公司的總體商業戰略,將會對它們的手機廣告策略產生重大的影響。
蘋果公司進軍這一領域考慮的是,如何行銷自己已經上市的產品線的其他方面——公司將會收取更高的價格,不過,它承諾,會以創新的方式讓廣告客戶投入的金錢“爆出更大的響聲”,會有更好的機會讓他們的廣告直抵讓他們垂涎的消費者群體。蘋果公司以iAd 為平臺的廣告業務會受制于消費者的數量,因為這項服務只能面向那些擁有蘋果公司移動產品的人。然而,谷歌公司的安卓平臺則已經提供給了不同的智能手機品牌,而且覆蓋的手機品牌數量還在繼續增加。舉例來說,市場研究機構NPD集團(NPD Group)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運行安卓操作系統的手機銷量,首次超過了iPhone的銷量。
“而蘋果公司憑借僅有的幾款移動產品是無法保持(與谷歌公司)同樣的用戶數量的,從根本上來說,廣告是你可以贏得多少消費者的手段。”eMarketer 公司資深分析師諾亞·埃爾金(Noah Elkin)談到。“但是,iPhone用戶的狀況對廣告客戶確實極具吸引力,以至于蘋果公司將賭注押在了將直抵這個用戶群體的能力賣給廣告客戶上面—— 當然,廣告客戶的花費可能會稍多謝,不過,他們最終可以得到更高的回報。”
《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報道稱,蘋果公司希望,用戶端每顯示1,000次廣告收費10美元,另外,用戶每點擊一次廣告加收2美元,這就相當于廣告每有 1,000人次瀏覽,廣告客戶須支出30美元。文章還寫到,同樣的發布量和瀏覽量,AdMob的平均收費則為10美元到15美元,而且廣告客戶既可以根據用戶的瀏覽付費,也可以根據用戶的點擊付費,而不是兩者都需付費。
上月,在推介iAd廣告平臺期間,蘋果電腦公司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現場展示了這種“富媒體”(media-rich)推廣計劃,公司希望將這一平臺推向移動設備。向觀眾展示完iPhone的屏幕畫面以后,喬布斯點擊了一下影片《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的橫幅廣告,廣告位于娛樂新聞搜索結果列表的底部,之后,廣告擴展到了手機的整個屏幕,其中包括影片的視頻片段、一款游戲以及一個搜索上映該影片影院的鏈接。
“很長時間以來,廣告商一直在談論有關廣告內容的設想,但卻一直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成果,因為消費者就是把他們當作普通的廣告來看。”埃爾金談到。“蘋果公司的主張是創作廣告,可人們卻愿意點擊它們,因為這些廣告能給他們帶來有價值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