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樓市“速凍”,股市步步收低之際,藝術品市場卻是拍賣額節節向上,新紀錄層出不窮。新的投資要塞正在崛起。
在歷經金融危機的短暫休整后,藝術品投資再度煥發容光。2010年,各大拍賣行春拍捷報頻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6月3日晚黃庭堅的《砥柱銘》經過半小時的激烈競奪后,以3.9億元成交,加上12%的傭金,總成交價達到4.368億元人民幣,打破中國古代書畫拍賣紀錄,更是創下中國藝術品成交世界新紀錄,中國書畫亦跨步邁入億元時代。
在史無前例的熱度背后,除了中國投資者出于投資愛好或者保值增值的目的以外,本報采訪發現,有部分企業通過拍賣介入的“秀”,踏上一條避稅暗道。
千億囤積
4月8日,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以近20億港元的總成交額創下歷年單季拍賣最高紀錄;5月18日,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總交易額創出21.28億元人民幣的前內地單季拍賣最高紀錄;6月5日,北京保利5周年春季拍賣會總成交額超過人民幣33億元,創中國藝術品單季拍賣最高紀錄。
2007年,國內藝術品市場曾經火熱一時,后因金融危機有所回落。“今年春拍市場的持續升溫,顯然與股市、樓市調整有一定關系。”2002年從證券市場轉入拍賣行業的拍賣師莊先生稱,“不差錢”以及投資渠道的狹窄,令大部分資金只能投向股市和房地產,當這兩個市場形勢不樂觀的時候,資金就要尋找新的投資渠道和增值方式。
有“法人股大王”之稱、高調介入藝術品投資市場的劉益謙,2009年曾豪擲12億投資藝術品,今年6月1日又現身北京保利春拍現場。
他認為,高價藏品往往象征著收藏者在藏界與市場中的身份和影響力,即使不能增值,至少可以保值,所以,在眾多投資領域里,藝術品投資可以算是難得的、既能保本又較安全的投資產品。
他透露:“一般而言,藝術品投資平均年收益率在22%”,但事實上,在其藏品中翻倍的已不在少數。在經過金融危機沖擊后,他預言:藝術品投資市場將是下一個崛起的新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