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最新發布的 《文化藍皮書:2010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稱,2009年我國文化產業國內外市場規模約達到8000億元人民幣,登上國家戰略性產業的位置。
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梅·摩藝術品投資指數”創建人梅建平表示,藝術品投資市場未來能和股市、樓市并駕齊驅成為投資市場“第三極”。藝術品投資的短期波動性比股市、樓市小得多。在過去50年中,藝術品投資的年均投資回報率為10%,股市為10.4%。
梅建平同時表示,在藝術品投資領域,中國的收藏家和投資者們都無疑是初學者,但中國市場和投資者具備與國際大買家抗衡的潛力和資質。
2008年以來,中國以及中國藏家成為全球藝術品市場 “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2009年,北京拍賣市場的總成交額創下103億元人民幣的驕人戰績。今年4月蘇富比為期一周的拍賣會上,創中國印章和御用珠寶歷史最高拍價的匿名買家亦是中國人。蘇富比中國和東南亞部高級主管仇國仕曾表示:屢創歷史天價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大陸買家的進入”。
投資路徑
徐先生是上海某畫廊經理人,盡管畫廊有著賣畫的營生,但其主業卻是為企業客戶代做收藏及藝術品投資。其擁有不少江浙企業客戶,“他們有他們的需求”。
“沒有大錢不要做藝術品投資,如果沒有大錢,那起碼得有一家公司。”徐先生表示,藝術品投資是個黑洞,從買賣的那一刻起,就不斷有成本產生,作為持有人,需要有一種現實的心態。
據其介紹,投資藝術品有各種成本,其中一種是拍賣手續費,即拍賣行向買家和賣家收取的費用。各行手續費有很大差別,但普遍會達到拍賣價格的20%或更多。
“這個成本主要是公開拍賣的形式。”徐先生介紹,在拍賣行的操作非常簡單。只要在拍賣公司登記公司名稱以及繳納為數不多的保證金就可以參與競拍。而對于更多的企業來說,資金量不足以直接競拍到滿意的作品,因此更愿意選擇畫廊或者網絡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