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待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問題上,家電企業第一次有了“積極參與”的動力。從先期“不知情”到“積極參與”,短短數十天,企業對剛剛頒布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關注度大增,這是因為《條例》細則明確規定將向生產者征收回收基金。
為應對繳納基金帶來的成本上漲的壓力,有些企業現在開始籌劃自己建立回收工廠,但由于前幾年對回收重視程度不一,不同企業在回收方面的差距已經被拉開,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回收市場的爭奪戰今年必將打響。
影響生產企業利潤
家電行業凈利潤偏低,企業日子并不好過。
作為衡量企業在一個經營周期表現好壞的主要指標,凈利潤受關注度越來越高。每當家電企業集中發布財報的時候,對比它們的“凈利潤”,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這兩年,家電業“黑電趨弱白電走強”,雖然冰箱、洗衣機、空調等白電產品的凈利潤在前兩年的表現尚可,但隨著最近大批企業進入白電市場,競爭加劇導致利潤迅速降低,白電企業的凈利潤狀況也開始走下坡路。
“黑電企業日子已不好過,白電企業日子還湊合”,以多家彩電企業2010年第三季報為例,康佳彩電的凈利率為0.6%,長虹為1.06%,TCL為0.08%。同期的美的等以白電業務為主的企業,凈利潤增速也開始放緩。
在這種背景下,不難想象任何影響凈利潤的行為,都會刺激到家電企業的神經。從去年年底大部分企業“尚不知情”到現在“積極對待”的態度轉變上,不難發現《條例》正式實施后,對企業帶來的影響還是很巨大的。
1月1日正式實施的《條例》明確規定,國家將建立處理基金,用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費用的補貼。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進口電器電子產品的收貨人或者其代理人應當按照規定履行繳納義務。標準可能會按新機出廠價的0.5%向生產廠商征收基金。這樣,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計算機等5類入圍新產品每件將被征收5~15元的處理費。
“一臺售價1000元的彩電,真正掙到手的凈利潤才10元左右,如果每臺還要上交10元回收基金,那企業的利潤在哪里呢?”國內某彩電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相比國內企業,包括三星、索尼、松下等外資品牌的日子也不好過,以松下為例,一臺售價在4000元左右的42英寸等離子電視的利潤也就是100元左右,征收回收基金必然影響其利潤水平。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