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禹州市一農民靠著兩套假軍車牌照營運,8個月內兩輛大貨車免費通行高速公路2361次,偷逃過路費368萬余元被判刑一事,引發社會各界關注。記者日前采訪了多名汽車制造業的專家教授、汽車制造改裝人士、貨車司機、交警等,他們講述了大貨車超載背后的利益鏈條。有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貨車制造出廠,未上路之前,就已經注定了‘被超載’的命運。” A
[制造時超載]
制造汽車時
就有超載預算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超載車輛出現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2000年以來驟增。這種車輛的產生源于兩個方面:一是一些正規的載貨汽車生產廠家在汽車出廠時就做了不少“手段”;二是車主為了多拉貨,花錢請汽車修理廠家和個體修理戶將小噸位貨車改裝成超載車。
山東交通學院汽車工程系主任、教授李祥貴告訴記者,據他了解,現在全省甚至全國范圍內,貨車超載的現象極為普遍,幾乎到了每車必超的地步。“根本原因肯定是經濟利益的驅使,但現在政府尚未出臺與新的交通安全法配套的汽車改裝法規,汽車改裝可以加裝什么不能加裝什么沒個標準,這也是非法改裝車難以斬草除根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
據李祥貴介紹,從汽車制造的流程來看,前期需要汽車制造廠家對樣車進行設計、測試、定型等,隨后廠家會將設計樣車的各種技術參數出具報告,并報請國家相關部門進行審批。“審批完成并公告后,這個車型的車輛就可以合法掛牌上路了。”但李祥貴告訴記者,在設計測試過程中,有的廠家實際上已經把超載能力預算了進去。“可以這么說,即便不改動,這輛車也是可以超載的。”另據介紹,在隨后進行批量生產的時候,一些汽車生產廠家還會對所用鋼材的材質、型號進行變動。“這樣改動之后,很難從外觀上進行辨別,但車輛的載重和運輸能力會增加不少。”
另據汽車制造行業的專業人士介紹,國產的貨車特別是重型貨車在出廠的時候,車的載重量根本不是按照車輛的實際運輸能力來定的,而是為了少交養路費而定的,這種情況被業內俗稱為“大車小標”。“以前交養路費的時候,誰都愿意自己的車載重量少一點,可以少交養路費。其實這些重型貨車雖然標的運輸力較低,但是實際超載后并不會把車壓壞。”這名專業人士介紹,這種情況只存在于國產貨車,進口貨車如果超載就根本無法行駛。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