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的陳列方面,屈臣氏注重其內在的聯系和邏輯性,按化妝品-護膚品-美容用品-護發用品-時尚用品-藥品的分類順序擺放。在不同的分類區域會推出不同的新產品和促銷商品,讓顧客在店內不時有新發現,從而激發顧客的興趣。
在消費行為中,很多顧客在計劃購買的商品和實際購買的東西大相徑庭,店內專業人員的指導對消費者有很大的影響。屈臣氏一支強大的健康顧問隊伍,包括全職藥劑師和“健康活力大使”,為顧客免費提供保持健康生活的咨詢建議。在店內陳列信息快遞《護膚易》等各種個人護理資料手冊,免費提供各種皮膚護理咨詢;藥品柜臺的“健康知己”資料展架提供各種保健營養分配和疾病預防治療方法;積極推行電腦化計劃,采用先進的零售業管理系統,提高了訂貨與發貨的效率。注重對顧客體貼細致的關懷,充分體現了其“個人護理”的特色服務。
口碑滲透,金杯銀杯不如顧客口碑
販賣 “健康”、“美態”、“歡樂”,時尚的消費者走進屈臣氏店的時候,自己感覺不是走進一家超市,而是到了更加貼心的護理店。屈臣氏在開創性的地提出“個人護理專家”的概念,既奠定了自己護理專家的龍頭地位,又迎合了目標顧客個性化的需要,更是倡導了一種全新的購物理念和生活態度,幫助顧客在健康美容方面做出積極改善,從而快樂享受人生。
在時尚購物類別中,屈臣氏促銷活動信息的瀏覽量和折扣券的下載量排在麥當勞和耐克之后,經常在三到五名之間浮動,深受上網一族追捧。
不做常規的廣告宣傳,更多依仗消費者的口碑,傳播商品信息、服務理念、企業形象,這種滲透式的傳播,直達消費者的心智,速度雖然慢,但是一旦確立就分外牢穩,堅不可摧!
事件公關傳播推廣
除了在產品營銷可圈可點之外,屈臣氏在提升企業美譽度方面啟動了事件公關為主進行形象打造,積極嫁接參與醫療、教育、娛樂、體育等社會高關注度活動。
2002年,屈臣氏與香港癌癥基金會發動“粉紅革命”,向市民傳達預防乳癌的咨訊,并籌募善款用于乳癌的研究。2003年底,屈臣氏支持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實施“春蕾計劃”,通過開展愛心購物行動,集捐款項達235800元,令500名失學女童重返校園。2004年6月,屈臣氏開發的新奇士果汁自有品牌,與CYE美國迪士尼公司合作在深圳上演“迪士尼100周年奇幻冰上巡演”項目,從娛樂角度切入,讓人們感到輕松有趣之余,使屈臣氏“歡樂”主題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 2006年世界杯期間,屈臣氏打出“讓美麗在世界杯期間更加綻放”的旗幟,“收留”那些被球迷冷落了的女人,鼓勵她們享受更多的自由空間,不辜負美好的購物時光。
企業形象對于一個購物商業業態意義尤為重大,信任畢竟比金錢更重要,因為金錢買不來信任,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務,是有效塑造企業形象的一種最佳手段。
屈臣氏:挑戰與機遇
2011年12月23日,華潤旗下el vivo采活第10家門店--安慶店正式亮相安徽省安慶市。該店是el vivo采活進駐華東市場的首家門店,也是入駐華潤蘇果的第一家門店。正其時,在化妝品專營店乃至個人護理店行業,外資、臺資、港資、國資、民營等諸多背景大佬匯聚博弈。
一、在一線中心城市,強調“試用體驗”的法國絲芙蘭以及同樣以自主品牌立足的香港莎莎,與屈臣氏在選址、人群定位、產品等方面多有交叉和類似之處;而風頭正勁的臺灣統一旗下康是美藥妝店也是來勢洶洶,屈臣氏與這些競爭者的貼身肉搏在所難免。在二線城市,遭受到各區域龍頭化妝品專營品牌店頑強狙擊。
二、綜合商超與百貨商場的分流。“洗滌品去超市洗化區,護膚品去商場專柜”是大眾主流人群的消費習慣,護膚品畢竟不是快速消費品,不同業態的分食造成事實上貼身白刃戰。屈臣氏基本就在商業圈沃爾瑪等商超的樓下,或者西單等商場的隔壁。
三、廠商品牌的遠離與拋棄。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由于屈臣氏自有品牌的強大影響力,廠商品牌產品隨時都有被屈臣氏克隆的危險,自有品牌同廠家品牌的競爭內訌也是不爭的事實,“兒子同干兒子打架”厚此薄彼也是不用懷疑的處理方法。由此,造成相當多的消費者號召力不強的廠商品牌拋離屈臣氏。
四、現代電子商務網絡營銷的沖擊。2011年上半年,中國網民總數達到4.85億,其中手機上網用戶達到3.18億,電子商務和移動商務是大勢所趨。Web3.0時代來臨,直接顛覆了傳統渠道的布局,80后90后年輕一代已經代替媽媽輩成為消費的主力軍,網上購物不再是時尚,而是成為習慣。雖然屈臣氏已經觸網,但是明顯參與度有限。作為販賣時尚產品的傳統實體店鋪,屈臣氏受到現代電商沖擊在所難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