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名元老謝幕,蒙牛徹底告別了“牛根生時代”。
4月12日,中國最大的乳品企業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蒙牛”)發布公告:根據公司章程規定,總裁楊文俊兩屆任期已滿,經董事會同意,不再兼任總裁一職,繼續擔任副董事長職務,總裁一職由孫伊萍接任。
這是一個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局。
2009年7月,中糧攜手厚樸投資以61億港元入股蒙牛,成為蒙牛最大的股東后,曾經宣布自己3年不插手經營業務,如今期限已到。中糧集團一步步完成了既定的“從牽牛繩到執牛耳”的目標,而當年同時出走伊利聯手將中國乳業帶入13年“牛時代”的“乳業最硬的十個腦袋”,也因此悄然謝幕。
十個人“啟蒙”
在中國的乳業江湖,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像牛根生這樣極富有傳奇又頗受爭議的人物。
1999年1月,牛根生與追隨他的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伊利”)舊部共同成立了一個新公司——“蒙牛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金100萬。歷經9年發展,在2007年,牛根生和他的蒙牛一舉超越伊利,成為國內最大乳品企業。
許多人在看到牛根生經歷的時候,都會感嘆:一個養牛工人成為中國液態奶的“牛魔王”,多么傳奇的神話!
43歲后才成名的牛根生,早年非常坎坷,他曾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由于家境貧寒,他被親身父母以50元錢賣給了一生養牛的養父,從此以“牛”為姓。而他自己從不忌諱自己的草根出身,一步一個腳印,循著“養牛工人—洗瓶工人—副班長—車間副主任—分廠廠長”的路,牛根生練就了承包經營產銷一肩挑的技能,和日后在無數次商戰中存活的本領。
1998年,身居伊利要職的牛根生由于與時任伊利董事長的鄭俊懷關系不和而負氣出走,雖然“田無一壟,房無一間”,但是他的旗下聚集了楊文俊、鄧九強等一批在伊利的老部下,開始創業。
在伊利的經歷讓牛根生決定打造一個自己絕對控股的企業,公司成立8個月后(1999年8月18日),蒙牛就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名字變為“內蒙古蒙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也由最初的100萬元猛增到1398萬元,折股1398萬股,發起人是10個自然人。按照出資額度排序,他們是:牛根生、鄧九強、侯江斌、孫玉斌、邱連軍、楊文俊、孫先紅、盧俊、龐開泰、謝秋旭。從那時起,牛根生帶領著這9個人組成的“牛家軍”開始了一次華麗的冒險,他們用“先有市場后有工廠”的營銷模式,開啟了中國乳業的蒙牛時代。
1999年,先后從伊利出走的這10個人,聯手創業,膽子不可謂不大,腦袋不可謂不硬,因此,業界稱這10個人為“乳業最硬的十個腦袋”。
老牛跑出火箭速度
2004年1月,牛根生當選為CCTV“2003年度經濟人物”,他的頒獎詞是“他姓牛,但他跑出了火箭速度”,這句話也成為日后媒體對他的標簽式介紹。
同年的6月1日,牛根生在香港聯交所敲響了開市鑼聲,蒙牛登陸香港股市,成為全球投資機構眼里最被看好的資本寵兒。用其承銷商之一摩根士丹利的話形容:“蒙牛首次公開發行創造了2004年第二季度以來全球發行最高的散戶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超額認購率。”
接下來的幾年,無論是贊助超女高調營銷,還是攜手資本大鱷摩根士丹利、鼎暉和英聯利玩資本運作,牛根生帶領著蒙牛創造了一個在中國快消領域難以復制的企業樣本,不但完成了作為民營企業家財富的積累,更是扮演了一個創業教父的角色:老牛言語風趣直白,極富煽動性,善于用民間最樸實的話講出寓言性的小段子,這種充滿市井智慧的語言卻達到了大雅大俗的境地,是青年尤其是創業者心中喜愛的布道者形象。
正如他自己總結的那樣:“蒙牛這十年,走得不平靜、不平淡、不平凡,我們改變了國人的生活方式。”
縱觀蒙牛歷年年報,記者發現其2004年的廣告宣傳費用占銷售收入的6.3%(4.5億元);2007年則上升到7.2%(15.35億元),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前的上半年便已達到9.2%(12.6億元)。曾經為蒙牛出謀劃策的知名營銷專家李光斗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牛根生是一個深諳營銷技巧的企業家,當年有300萬資金就可以拿出100萬投放市場,在彼時的中國市場創造了奇跡,但是此后的過度消費則預支了自身的能量。
老大走了
2008年9月16日,是中國乳業歷史上一個標志性的時刻:22家企業被曝光產品含有三聚氰胺,整個行業陷入慘淡經營的境地。
三聚氰胺事件對本來就已經脆弱的蒙牛資金鏈的重創是不言而喻的。公開資料顯示,蒙牛倒掉3萬噸原奶,2008年度虧損9.486億元。接著,投資機構開始瘋狂拋售其股票,多家投行機構評級下調,蒙牛面臨輸掉對賭而被外資并購的危機。
牛根生不得不寫萬言書求援,柳傳志、俞敏洪及馬云等長江商學院校友出手相救,使蒙牛免于落入外資之手。隨后,牛根生開始了和中糧集團之間的權力交接。
2009年7月,中糧集團持股20%,成為蒙牛第一大股東。同年8月29日,蒙牛宣布牛根生辭去蒙牛董事長一職,轉任上市公司蒙牛乳業(02319.HK)的董事會主席,而蒙牛董事長一職由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接任,當時,外界已經開始猜測牛根生將會逐漸淡出蒙牛,轉任董事會主席也被外界認為是中糧入主后為維持生產和管理穩定所采取的過渡之舉。與此同時,牛根生也不斷向外界宣布自己將轉戰慈善事業。
2010年6月10日,蒙牛乳業發布公告稱,其創始人牛根生辭任董事會主席一職,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接替為董事會新主席,牛根生僅保留非執行董事一職。牛根生辭職,蒙牛乳業給出的理由是“擬將大部分時間投入慈善事業,實現數年來夙愿”。
也許正如同他自己所說,“命和運其實是兩碼事,企業做好了是運,做不好是命。”最終,他選擇了以這樣的方式離開其一手創立的蒙牛,放手而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