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老人”
楊文俊,牛根生的“黃金搭檔”,“牛家軍”堅守到最后的戰士。
2006年1月26日,楊文俊在蒙牛全球總裁的海選中勝出,接替牛根生任蒙牛總裁。
蒙牛的一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楊文俊能夠脫穎而出,有兩點符合牛根生用人要求:一是出身貧寒、經歷坎坷;二是從事乳業時間較長、崗位變化較多。
事實上,出身農村的楊文俊從畢業伊始就進入伊利的前身——呼和浩特回民奶制品廠,從一名車間工人一步步成為伊利負責液態奶生產的總經理,一開始就是牛根生的“嫡系”。楊文俊1999年追隨牛根生加入蒙牛的創業團隊,先后擔任董事、副總裁、液態奶事業本部總經理等職,是一名具有很強執行力且對蒙牛貢獻良多的元老級人物。
楊文俊更精通“戰術”。他任總裁第一年,便交出162億元的銷售成績表,比2005年的108億元增長了50%。隨后,他更是創造了蒙牛液態奶全球銷量第一的紀錄,而他自己也因宣稱“每天至少喝七八百毫升奶”被外界稱為“牛奶先生”。
現任中糧集團董事長的于旭波曾在對外新聞稿中這樣評價:“從蒙牛的創業團隊核心成員到擔任集團總裁,楊文俊在過去12年為蒙牛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在他擔任總裁的6年間,蒙牛公司連續5年獲得中國乳業銷量第一,并于2009年提前進入世界乳業20強。”
但是,楊文俊的6年任期并不平坦,一系列風波已讓他頭疼。而近幾年,蒙牛的年收入被伊利反超。根據蒙牛年報,2011年液態奶業務收入占蒙牛收入的90.1%,冰激凌業務貢獻了8.7%的收入,包括奶粉在內的其他乳制品業務僅占主營收入的1.2%。相比之下,伊利的奶粉及奶制品業務去年則貢獻了56.42億元的收入。乳業專家王丁棉認為,近年來蒙牛的利潤主要由特侖蘇等幾個產品貢獻,業務結構較為單一。
2012年3月31日,時任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表示,不滿意中糧集團旗下蒙牛過去3年的表現。“企業發展一定要以質量為最首要考慮,其次才是規模、盈利等”。他還表示,中糧集團今后會更積極參與蒙牛的管理,提升素質,從而消除社會的敏感。
不到兩個星期,外界猜測的蒙牛把控權之爭便有了結果。
也許正如資深媒體人遲宇宙所說:“這是一個注定的結局,民營企業會最終遵守市場契約精神的約束,理智終歸會戰勝感情。”
蒙牛的“硬腦袋時代”(1999—2012)
當年參與創業的其他9位元老,除了最年輕的楊文俊之外,很多由于年齡原因,在獲得股份套現之后,從2006年起就陸續選擇了離開乳業江湖,開始退休的悠閑生活。
2012年,隨著楊文俊卸任總裁要職,作為蒙牛1999年股改發起人的“乳業最硬的十個腦袋”——牛根生、鄧九強、侯江斌、孫玉斌、邱連軍、楊文俊、孫先紅、盧俊、龐開泰、謝秋旭如今都已相繼淡出。
盧俊,10個人中唯一一位女性,她是創業伊始牛根生所請的第一個人。盧俊曾經擔任伊利原黨委副書記,牛根生創業時,她已調任內蒙古證監會。牛根生曾經對他的部下說過:“盧俊既是黨政內行,又是乳業專家,還是證券方面的高手。”牛根生請她來的目的很明確:蒙牛一開始就要做成股份制公司,讓蒙牛有一個健康的開始。后來她在蒙牛上市后就淡出。
孫玉斌是倒數第二位離開的。他在乳業領域工作近30年,加入蒙牛之前,曾在伊利任冷凍事業部總經理,1999年加盟蒙牛并擔任集團冰激凌事業部總經理。離職前曾任蒙牛乳業副總裁。記者了解到,他目前沒有具體的工作計劃。
鄧九強原是呼和浩特市輕工機械有限公司的老板,給蒙牛提供冰激凌、牛奶工業設備,后來投奔牛根生成了蒙牛的副董事長。2005年9月,鄧九強和部分原蒙牛高層聯合投資在馬鞍山注冊成立的領先牧業(現代牧業前身)。現代牧業官方網站資料也顯示,蒙牛是現代牧業大股東之一,現代牧業70%的牛奶供蒙牛乳業做高端產品。鄧九強現任現代牧業董事長。
謝秋旭曾是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東,加入蒙牛之前,他是廣東潮州陽天印務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在跟伊利合作印牛奶、冰激凌包裝盒的時候認識了牛根生,并且成為老牛的摯友,后來又和蒙牛合作成為元老之一。
孫先紅,這個在2006年前曾經和牛根生齊名的蒙牛集團前副總裁,是前牛根生時代的蒙牛集團新聞發言人,以策劃航天員事件營銷和與牛根生筆桿子張治國共同撰寫暢銷書《蒙牛內幕》聞名。他后來和侯江斌、邱連軍、龐開泰一道謝幕,不再參與蒙牛的正常經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