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商卯足力氣、全軍上陣叫戰“雙11”的關鍵時刻,亞馬遜中國總裁王漢華卻在公司內部做著交接工作。11月底,他將正式離開亞馬遜中國,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他在這個位子上已經坐了七年半。
在電商企業一年中最為驚心動魄的戰爭中,亞馬遜依然是不緊不慢地參戰。不是叫得最歡的,不是“出血”最狠的,也不是最賺眼球的,但也一定會分到一杯羹。按部就班,循規蹈矩,亞馬遜中國似乎與本土電商格格不入。王漢華的離職,是否預示著“異類”亞馬遜中國會發生巨變?
去中國化演變為“電商異類”
自從2004年,亞馬遜7500萬美元收購卓越之后,便開始對卓越進行亞馬遜化的改造,將亞馬遜的經營理念灌輸進來,將亞馬遜美國先進的IT系統和物流系統復制到中國。亞馬遜并沒有進行一步到位的改革,而是以和風細雨的方式慢慢遷移系統,并持續投資擴建物流、倉儲系統。到2010年才完成系統的整合,到2011年底正式去掉“卓越”二字,正式更名為“亞馬遜中國”。
亞馬遜中國戰略的一致性,有很大的優點。當當因為上市帶來的各方面資本壓力,很多策略無法自始至終地貫徹,比如自建物流、開放平臺、自有品牌、百貨化等;當當布局比較早,但執行得不好。所以在較量中,亞馬遜在各方面的數字都遠遠超出當當。
這么長時間按照自己的邏輯去布局,不被競爭對手打亂節奏,一方面可以理解為是亞馬遜一貫作風使然,而另一種理解則認為他跟中國市場并不那么合拍,“不像中國本土電商那樣積極參與競爭,而是按照自己的步驟往前走。”賽迪顧問分析師夏令認為。
也正是在這樣自顧自的節奏中,亞馬遜也培養出了獨特的客戶群。根據第三方的調查,亞馬遜的客戶中,女性、高學歷、高收入人群都多于其他電商。有意無意間,亞馬遜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客戶群體。
更兇猛的京東、天貓、蘇寧在電商市場發力后,亞馬遜開始稍顯力不從心,市場份額被更兇猛的后來者侵蝕,近兩年在B2C的整體份額也開始下滑。
比如,京東、蘇寧等企業,出于他們發展階段的需求,營銷戰、價格戰是他們不得不用的手段。而亞馬遜一向不太認同在營銷上瘋狂燒錢的做法,也不認同打打殺殺的價格戰。以今年幾次價格戰為例,“價格戰對于拉升流量、提升銷售額具有非常明顯的作用。”夏令說,亞馬遜平時的流量在各大電商中排名比較靠前,但每一次電商價格戰進行的時候,它的排名就落后了。以“6·18”大促為例,參與活動的天貓、京東和蘇寧易購的流量明顯提升,而淘寶網、亞馬遜則變化不大。更為激烈的“8·15”大戰,在開戰前PV(頁面瀏覽量)排名是京東>亞馬遜>蘇寧>國美,而在“8·15”當日,由于亞馬遜沒有參與活動,當日即被蘇寧和國美超越。事實上,雖然亞馬遜沒有公開應戰,沒有大規模宣傳,但在后來的比價當中,亞馬遜中國平臺上的低價產品卻是最多的。“先做后說”,或者“做了不說”,這與中國電商企業“光說不做”、“先說后做”的風格大相徑庭。
長跑選手急需增加爆發力
“雖然亞馬遜在這一輪電商競爭中沒能占據有利地位,但電商需要看長跑,而不是僅僅看短程。”上海商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李鐘偉告訴記者,在電商圈子里,大家還是非常認可亞馬遜的,因為它把“內功”練好了,只是暫時不完全適應中國電商那么野蠻的打法,“從總體趨勢來看,電商都開始認識到精細化運營的重要性,天貓、京東今年也都加大了這方面的投資”。
夏令也同樣認為,亞馬遜中國并不因為王漢華的離職而悲觀。“他的物流、倉儲水平都高于其他企業,系統優于其他企業。特別是從美國復制過來的‘客戶自動推薦系統’非常強大,使得其客戶轉化率高于其他商家,其他商家短期內都達不到這個水平。”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