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中國前產品總監、盛大文學副總裁柳強說,王漢華常常是站在中國用戶需求和總部相結合的角度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許多針對中國市場的idea(點子)和需求,是由他積極推動的。雖然王漢華曾努力在亞馬遜全球戰略與中國現實環境之間尋找平衡,但在外界看來,他還是過于保守,過于職業化。被看好具有長跑實力的亞馬遜,欠缺就是短跑中的爆發力,也就是針對中國市場能有更多的靈活性。亞馬遜內部員工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證實了這一點:“我們正在尋找新的領導人,更傾向于找一個本土的,更了解中國市場的人。”
柳強表示:“從更長遠的競爭格局來看,我認為亞馬遜中國如果能夠更加貼近中國市場、中國用戶,傾聽他們的需求,并給管理層更大授權以更加靈活地應對中國市場的競爭、變化,相信它在中國的發展會更快更好些。”
其實,就在前不久召開的互聯網大會上,王漢華曾表示目前最大的挑戰是自己,需要更進一步了解中國消費者,發現他們的潛在需求。其次的挑戰是需要更快一些,先于競爭對手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最后的挑戰來自整個中國電商客觀環境,亞馬遜中國也在聯合整個行業一起改善中國電商環境。
記者觀察
王漢華去留皆因“職業”二字
董軍
與王漢華打過交道的人,都稱他很“NICE”。他臉上總是掛著溫和的笑容,這笑容看起來還算親切,但也讓人能感覺到明顯的職業化特征。作為中國電商領域少見的職業經理人,他與京東的劉強東、當當的李國慶等人的行事風格完全不同。他不愿拋頭露面,即使是代表公司也出面不多,更不會像向其他大佬那樣語出驚人。在電商一次又一次的約仗中,他不會叫戰,也不會應戰,只是帶領亞馬遜默默參戰。甚至在幾大電商將微博營銷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的時候,他都沒有一個官方加“V”的微博。
外界對王漢華在關鍵時刻離職有些猜測,主要是針對他的做事風格過于穩健、保守,也有猜測他作為中國區老大,卻沒有完全的獨立決策權。“猜測對于王漢華來講都很正常,作為職業經理人,他就是要在中國貫徹亞馬遜全球穩健、保守的精神以及亞馬遜全球的策略。”亞馬遜某高管說。這種猜測并不能成為王漢華離職的原因。
事實上,職業經理人王漢華可以作為的空間并不大。艾瑞高級分析師蘇會燕說,亞馬遜中國與很多跨國公司一樣,很多業務線都被垂直管理,中國區業務線負責人會直接向美國相應業務的直管領導匯報,王漢華并不會親自決策各個業務線的戰略。
亞馬遜的“我要開店”業務引入中國后,中國商戶可以把自己的店開到亞馬遜美國的平臺上去。在美國平臺上銷售的款項收入也自然納入美國公司,與中國無關。但總部會考核亞馬遜中國爭取到多少賣家進入其全球平臺,商家是否成功等。由此可見,亞馬遜中國在亞馬遜的規劃中,絕不是一個獨立的公司,只是全球平臺的一個“頻道”。亞馬遜中國與其他在中國賣產品的跨國公司相比,獨立空間顯得更小。還有一個例子可以證明,亞馬遜跟很多國際品牌的合作都是其總部負責談合作,全球執行統一價格、統一供貨,中國區并沒有機會與某些國際大品牌直接接洽。
“王漢華的離職是非常正常的職業經理人的選擇。”一位亞馬遜前高管說,職業經理人的職業規劃并不一定需要與其公司有必然的關聯。正如這位前高管所言,王漢華只對外透露一句話:“要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會離開互聯網。”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