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說到國內品牌手機,你會很容易地想到紅極一時的小米、魅族,也會想到新聞中時常露面的中興、華為、酷派、聯想,甚至不會忘記電視廣告上頻頻出現的步步高vivo、金立。但你也許沒有注意到,在中國的四五線城市、鄉鎮、農村,還存在著一批已經成長了十年左右的品牌手機:TCL、康佳、海信、海爾、長虹……
這些依靠家電產品而家喻戶曉的老牌企業,曾經在功能機時代與科健、波導等第一代國產手機廠商分食手機市場的蛋糕,在如今的智能機時代,它們仍以一種獨特的力量活躍著。這些國內三四線品牌手機為什么能夠存活至今,它們是如何生存的?
“手機市場上可以存在很多小而美的品牌,不一定要有相當大規模的銷售量(才能存活)!笨导咽謾C董事長李宏韜說,康佳手機的生存“有一定的壓力”,但由于找到了平衡點,他們仍保持著10%以上的毛利率。
李宏韜所說的“平衡點”,是在特定的市場上找到特定的目標消費群。比如,在中國的四五線城市、鄉鎮和農村,有一群“沉默的大多數”,他們更愿意掏錢購買店面促銷員口中“高配置”的、看起來漂亮、價格又不高的手機,尤其是那些家喻戶曉的牌子。
這就是為什么在國內一線品牌手機日子尚不好過的情況下,步步高、TCL、康佳、海信這些三四線品牌手機還能生存——這些眾人皆知的老品牌,無論在競爭中的生存狀態如何,至少對于中國最基層的廣大老百姓來說還是可信賴的、拿出門“不覺得”丟范兒的。
就像甘肅天水市某手機經銷商說的,這些廠商更了解四五線城市、鄉村的老百姓需要什么,更“接地氣”,不愁賣。
不可忽視的集團背景
能夠在十幾年的內憂外患中存活下來,對于中國大多數手機廠商來說實屬不易。
在十幾年前國產手機開始第一波掘金潮的時候,科健、波導、熊貓、夏新這些品牌曾經風光一時,同期站在市場前端的,還有TCL、康佳、海信等等品牌。
然而,好景不長。由于對市場變化的敏感程度較低,這些廠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沒有意識到終端產品相對于渠道的重要性,直到2003年前后才開始逐步加強對手機產品本身的宣傳推廣,但為時已晚。
更為遺憾的是,這些曾經站在行業頂峰的國產手機廠商,并沒有能夠有效解決核心技術匱乏、售后問題爆發、產品積壓嚴重、資金周轉緊張等等問題。包括科健、波導在內,第一代國產手機廠商在殘酷的競爭之下逐漸陷入被動甚至是長期虧損的局面。
幾乎是在同一時期,國外手機廠商開始占領中國市場。當時最為強勢的當屬諾基亞——這家手機廠商曾經依靠過硬的產品質量、較高的性價比、強大的銷售渠道以及良好的品牌效應,滲透到了包括CYE農村在內的中國各級消費市場,占據了中國手機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
在這種內憂外患之下,第一代國產手機品牌難以為繼,大多數逐步淡出了手機市場,但也有一部分境遇相對較好并存活了下來,其中包括TCL、康佳等。
長期關注國內手機行業的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與當時的國內競爭對手紛紛倒下或淡出這一市場不同,TCL手機、康佳手機、海信手機之所以能夠存活至今,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它們“大型電子產品集團”的背景,及其相對雄厚的集團財力。
也就是說,在手機業務衰落的時候,這些企業還能借助各自的家電類產品維系在國內消費市場的知名度。正因如此,在新一代國產品牌手機崛起的時候,這些企業的手機業務還能夠卷土重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