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向右
阿里正在向金融業大步邁進,而馬明哲的中國平安正在向互聯網進軍。
早年平安就開始試水通過互聯網銷售金融產品,很多傳統金融公司也采用過,平安跟大多數人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專門成立了一家互聯網交易平臺——陸金所。
2012年3月平安陸金所上線,同年8月啟動“穩盈-安業貸”項目;次月,“穩盈—安e貸”交易量突破1個億;2012年12月“穩盈-安e貸”開通了債權轉讓二級市場。陸金所提供了收益顯著高于銀行定存,略低于信托產品,而投資門檻僅僅1萬元的貸款產品。這種產品模式大獲成功,有時產品一發售就被搶購一空。
很多人把陸金所理解成一家網絡借貸平臺。不過陸金所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陸金所絕不僅僅是一家網貸平臺,它在平安的互聯網布局上非常重要。”
一般網貸平臺,都是由借款人個人發布借款需求,所以每個標的的利率、還款方式等都不相同,并且投資人可以看到清楚的投標人。陸金所提供的產品全部以統一利率,統一的還款方式發售,極其類似銀行理財產品。
“投資人是無法從標的上看出是哪個借款人在借款。陸金所提供的貸款產品名稱一律是‘安e貸+編號’,利息全是8.61%,期限全是36個月或者12個月,就像建立了一個巨大的資金池子,沒有人知道其具體投向。”一家網貸平臺的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財商》記者。
陸金所自己的定義是:線下找融資客戶,線上找投資客戶,一開始也只是“一對一”成交。客戶中有個人、中小企業、非銀行金融機構,且合作對象包括但不限于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
據媒體報道,陸金所正在參與中國平安的一個5000億的銀證合作的業務。據稱,陸金所將成為該項目的募資渠道之一。
陸金所在大型項目中扮演的角色有:第一,是給集團其他子公司做資金募集端的信息展示渠道,比如要投資簽約地方的某企業,先通過信托等子公司成立一個資管計劃,然后在陸金所的平臺上展示,供陸金所的特定會員認購;其二,交易項目可在陸金所的平臺上轉讓,協助機構盤活存量資產。
這就意味著,陸金所將成為中國平安大項目的互聯網募資平臺,可以繞過銀行、信托等募資通道,直接通過互聯網與投資人對接。
分管運營和創新板塊的中國平安常務副總經理顧敏此前表示,平安希望在這一領域做成國內最大,同時也是平安綜合金融服務方面的一大創新嘗試,即用互聯網的方式提供類似金融服務,未來陸金所將逐步努力成為獨立第三方投融資平臺。
比起阿里等互聯網金融企業,平安沒有大數據和云計算等互聯網元素,卻擁有強大的金融產品制造能力,互聯網有將金融產品和客戶對接的功能。
“在現有法律框架下,陸金所能做的只是一個金融中介平臺,為投融資雙方提供服務,否則便會涉及到吸儲和非法融資。但是因為平安是一個全牌照的金融集團,如果將其他公司與陸金所平臺結合,就意味著大投行業務變得可能。”廣東聯建律師事務所律師曹軍告訴記者。
是“互聯網金融”還是“金融互聯網”?
今年年初馬明哲在中國平安的內部講話中稱,“作為傳統金融業,平安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其他傳統金融企業,而是現代科技行業。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是一場現代科技與傳統金融業之間的競賽,誰跑得快誰就贏……平安要作為傳統金融業進軍現代科技,和現代科技進軍傳統金融業賽跑。”
在未來的互聯網金融中,究竟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金融企業將會拔得頭籌?
畢竟金融是一項專業門檻相對較高的領域,互聯網企業并沒有金融產品的生產經驗,而傳統金融企業缺乏互聯網思維。究竟是金融技術更加難以獲得還是對互聯網生態的深入理解更加困難我們還要拭目以待。
胡曉明在中國中小企業發展論壇上稱,互聯網金融在中國剛剛開始,未來發展機會非常大,但這不是顛覆傳統金融,而是互補,是生態圈的和諧,銀行做大客戶,互聯網金融做微企業,是一種配合,是一種姿態。同時互聯網金融更多體現在創新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