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即社會”,互聯網公司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他們試圖以大數據掌控一切,他們掌管了你的通訊錄,他們掌管了你的照片視頻,他們掌管了你的購物記錄。
最近,他們企圖掌管你的錢包。
阿里之野望
馬云醞釀多年的入主金融業的夙愿終于要開始實現了,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支付寶的“余額寶”業務一經推出,引爆各路媒體,吸引了大量習慣了網上支付的網民,截至目前“余額寶”用戶量高達1200萬,而這么多年來整個基金行業累積的客戶總數也不過是四千多萬,“余額寶”的一炮而紅讓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天弘貨幣基金,在短短兩個半月的時間里募集到200億元,使得天弘迅速崛起,一夜之間成為中國五大貨幣基金之一。
而最近阿里金融更是出手闊氣,直接向天弘基金注資11.8億,持有其51%的股份,成為了中國頂尖貨幣基金的控股大股東。
這些動作掀起了一股互聯網公司們進軍傳統金融業的熱潮,騰訊匆忙上線了“現金寶”,巨人也湊熱鬧推出了“全額寶”,當然,各大商業銀行和基金公司也不甘示弱,相繼推出了各類“活期寶”。而日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各大互聯網公司相繼申請民營銀行的消息更是給許久都波瀾不驚的傳統金融業一個不小的震撼。
圖片來源:華西都市報
圖片來源:華西都市報
按照馬云的說法:“未來的金融有兩大機會,一個是金融互聯網,金融行業走向互聯網;第二個是互聯網金融,純粹的外行領導,其實很多行業的創新都是外行進來才引發的。金融行業也需要攪局者,更需要那些外行的人進來進行變革!
傳統金融業在這場戰爭中最大的弊病在于機構臃腫、涉及各方利益,而且在大數據的深度分析挖掘上遠遠不如互聯網公司。而阿里巴巴的核心競爭力則在于強大的用戶信用控制體系,阿里巴巴通過對大量用戶長期交易的數據整理挖掘所形成的信用體系是現在國內傳統金融業最稀缺的資源,阿里巴巴對于大量中小企業的信用評價和信用定價遠強于傳統商業銀行,這就導致了阿里巴巴在這方面對于資金的風險評估、風險控制擁有更高的準確率。
金融之未來
互聯網這個外行必將會徹底改變未來傳統金融業的經營模式。無論未來是金融互聯網,還是互聯網金融。
目前被互聯網行業重新洗牌的傳統行業多不勝數。比如你記憶中曾經的CD、磁帶,iTunes的出現為他們的歷史畫上了句號,喬布斯開啟了數字化音樂時代的大幕;而傳統的零售百貨、電子賣場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京東、淘寶等網上商城早已搶占了大量的用戶,各大傳統賣場也只好吆喝地更大聲。
同樣的,互聯網也一直在企圖顛覆現有的金融行業,它們積累了許久的力量,早已經蓄勢待發。以支付寶財付通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長期以來占據了網上支付的主要份額,為大量用戶培養了使用網上支付的習慣;而以點名時間為代表的P2P眾籌網站則創造了新的眾籌融資渠道,為許多小團隊甚至個人創造了獲得創新資本的可能;以阿里巴巴的小微貸業務為代表的小額信貸服務更是信貸領域異軍突起的新星,由于對數據和技術的依賴遠大于對人工的依賴,使得每筆小額信貸的操作成本甚至只要商業銀行的百分之一。
而互聯網想要顛覆傳統金融業也并非易事,互聯網對于許多人來說完全是個虛擬世界,他們在這個虛擬世界的行為肆無忌憚、毫不顧及后果,這將極大地增加潛在的金融風險。而且金融業的行業壁壘興許是各大行業中最難以突破的,各類準入政策和牌照的限制對于互聯網行業這些小體量(相比于國有企業)的公司來說,也算得上是極大的阻礙。
更遑論對于萬般求穩的中國政府來說,它對于穩定的訴求高于一切,金融行業這種涉及國之根本國之命脈的行業來說,傳統金融業比互聯網行業更易掌控的多,行業監管也更完善的多,倘若有一天,互聯網行業對金融業大舉進攻,國家出臺政策將會支持哪一方簡直用腳趾都能猜到。
金融之本質
金融的本質是資金的融通。
對于資金來說,互聯網金融和現有的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業都只是金融業的一種融通渠道而已,并不應該是成為用戶關注的重點,而且金融的本質是不會變的。所謂的互聯網金融不過是將現有的金融業去中介化,我們將面對的不再是銀行柜員,而是一個個被設定好的程序,所有隱藏在幕后的金融數據與網絡依然是資金的來與去,互聯網只是讓這些數據網絡隱藏地更深、讓金融服務的用戶體驗更好的一種手段。
“網絡即社會”,當下互聯網已將它的觸角延伸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將它看的簡單些,不過是一個覆蓋面稍廣的服務業而已。
而“余額寶”這種互聯網金融新嘗試也只不過做到了一些基金本來該做的事情,減少所有的干擾和利益沖突,讓互聯網做互聯網擅長做的事情、讓渴望做大做好的基金公司好好地賣基金,讓理財服務與客戶的生活更加緊密自然地結合。
讓金融回歸到它的本質,讓金融更加貼合用戶生活,讓金融完全服務于用戶。不管誰主導金融行業,這些才是真正值得努力的方向。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