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性的角度來看,創業是件瘋狂的事:失敗率非常高、情感代價很高、萬分努力工作卻只有很少的獎勵的可能性更是非常高。
但是每一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人踏上企業家之路,很多人成功了。為什么一些人能夠成功而另一些人沒有成功呢?
這一次,我走了捷徑,有個家伙在職業生涯中花了很多時間采訪、研究、撰寫企業家精神這個主題,他就是Inc.的總編EricSchurenberg。
從廣泛的角度說,為什么一些企業家能夠成功呢?
在2003年,經濟學家AmarBhide寫了《新企業的起源和演化》。他將Inc.500強的公司的創始人同其他創業的人進行比較,看看他們在什么地方與眾不同EricSchurenberg。
他發現這些成功的人在很多方面和別人并沒有什么不同:他們創業的時候也沒有一個周全的商業計劃,他們對于即將投身的行業也缺乏深刻的CYE認識,在融資等方面也沒有特別的競爭優勢。所以他得到了兩個結論。
一個結論就是成功的企業家往往投身于存在巨大不確定性的領域,所以他們因為承擔了巨大的風險而獲得了豐厚的回報。這就是為什么技術領域是創業沃土的原因:巨大的不確定性、改變以迅猛的速度發生、現有的技術往往很快消失、進入門檻低。
人們很容易在地下室創辦一家軟件公司,可是創辦一家汽車公司就沒那么容易了。
顯然如此。而且互聯網提供的潛力規模巨大。所以,廣泛地說,讓企業家能夠乘風破浪的一定是條件快速變化的環境,他們要么想方設法抓住一個特立獨行的浪頭——要么就在無風無浪的平靜水面上沉沒或者被莫測的浪頭打翻。
科技企業家當然贏得了很多關注,但是每出現一個成功的科技故事,都會有幾十個不是建立在“新東西”基礎上的成功故事。
這是真的。這就是為什么Bhide也注意到了Inc.500企業中充斥著大量的服務性公司。服務的關鍵在于差異化,這通常存在于個人層面上:你可能沒有特別的優勢——例如融資或者專業知識,但是憑借著你的個性和努力工作,你依然可以取得成功。
你可以像GaryVaynerchuk一樣回復你收到的每一封電子郵件。或者你也可以通過超長的工作時間或者放棄自己第一個孩子的方式獲得銷售成功——這些人可以僅僅依靠自己的人格力量獲得某種優勢,并且將其轉化為成功。
你在分析Inc.500的企業的時候還注意到了什么?
有一個幾乎所有的企業家都經歷過的故事,就是臨近死亡:幾近破產、用盡了最后一分錢、信用卡也透支殆盡、房屋快要止贖……這個時候,客戶出現了;蛘咚麄冋业搅速Y金。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但是我們聽到的都是救兵及時趕到的故事。
如果救兵一直沒有出現,我們就不會聽到這樣的故事,那些失敗的企業家就只能自己默默地舔舐傷口……然后去創辦另一家企業。
我一直認為失敗率可能會嚇走更多的人,因為這個數字已經讓我驚恐很多年了。
人們通常會低估風險和失敗,至少在個人層面上如此。有一個著名的調查,接受調查的人當中有80%的人認為自己的駕駛水平高于平均,即使是那些在車禍中受傷的人也是如此認為。
企業家們特別容易過度自信——而且他們也需要如此。
我喜歡稱之為非理性的樂觀。為了——在商業、體育以及任何方面——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你必須放下一切疑慮:覺得你自己不夠聰明、不夠專注、適應性不夠強……或者覺得雖然你竭盡全力依然不會成功。
顯然。為什么擁有很高天賦和巨大勞動價值的人會愿意投身于無論從個人還是從財務角度看都是成功率很低而失敗的風險很高的事情呢?
從經濟學家的觀點來看,創業完全是一個難題:它不應該發生在一個人們總是做出理性決定、試圖最大化自己利益的世界里。
然而,企業家們每天都在成功——他們當中的很多人甚至超出了他們樂觀到非理性的夢想。正是這一點讓企業家們如此迷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