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只做個理想家腳踏實地打工學習
創業初戰失利后,康正寧面臨的卻是失業。因為創業,他錯過了大四時的學校招聘會,失去了最好的擇業時機。于是,當康正寧要找工作的時候,許多好公司已經招到了人。他徘徊于各大招聘會上,屢屢碰壁。
從創業者變為失業者,許多人可能會一籌莫展,但康正寧迅速想通了這樣一個道理:人要有理想,但是不能只做一個理想家,一定要先腳踏實地地去干去學習,把理想落實到行動中。
最終,他找到了一家普通的信息技術企業,全身心地投入了自己的打工生涯。“那時工作到深夜是常有的事情,幾乎沒有任何娛樂活動。”第一年結束,他的業務量在公司中是做得最多的。不久后,康正寧被提拔為公司的中層干部。
幾年后,康正寧跳槽到另一家規模較大的公司工作。在工作之余,康正寧順利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班,攻讀IT項目管理專業的碩士學位。他把學習到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實際的工作中,通過實際應用,加深理解并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并最終將經驗變成了能力。
在學校和工作崗位這兩個課堂上,他都游刃有余。只是在他心中一直不能放下的是創業理想。
2006年,康正寧和公司的合同正好到期,于是,他大膽放棄了穩定的工作,第二次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再次創業的公司名叫“思亮信息技術公司”,意思是“思考亮光”,他需要的是不斷求新求變。
騎車踏上再創業路業務轉型一炮打響
再次創業,康正寧的起點很低。
一開始思亮公司只有他一個人,辦公地點也沒有,他借用了朋友的辦公室聯系電話,印了名片,騎著自行車就踏上了再次創業之路。他選擇的入門業務是最容易做但競爭最激烈的電腦銷售。
康正寧說:“這其實是很鍛煉人的,因為你發現一個人在搞定所有的事情后,你賺到的不僅是錢,更多的是經驗。”
這年康正寧只有27歲,再加上長相又特別顯小,這非常不利于開展業務。不過,闖勁十足的他還是開了個好頭。
同時,康正寧依舊熱衷軟件開發業務。由于資金的流轉速度非常慢,客戶需求變化多端,項目預算也就非常少。康正寧做的軟件業務非常不成功,幾乎又到了失敗的邊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