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制定科學的業態比例分配
在進行機場商業業態組合時,各業態的比例確定是商業管理方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他們經常會提出,餐飲是不是設多了阿?精品與品牌服飾設少了阿?等問題。在進行業態比例組合時,我們經常會談到購物中心的業態黃金比例設置,即購物、餐飲、娛樂按5:3:2分配。談到要基于客戶消費需求調研,以客戶為導向等原則。
實際上,機場商業與一般商業在業態比例分布確定時,最大的一個不同是,機場商業不但具有銷售性目的,還帶有產品宣傳展示的功能。業態組合不單要與旅客的消費需求匹配,還要站在商家的角度充分評估出機場立足于區域經濟、城市形象、客流結構等因素帶來的商業展示價值的大小。只有將旅客與商家這兩部分客戶的需求結合起來考慮,再進行需求的拆分才能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業態比例組合。
4、 處理好業態聚集與分散的關系
機場商業業態的組合要處理好聚集與分散的關系,有些業態,如精品、服飾應充分發揮業態聚集帶來的聚客效應,盡量集中布置。布置的位置可沿著主要人流通道的兩側,主力店與次主力店要交叉布置,通過主力店的錨固作用,帶動次主力店的客流,同時結合建筑條件,在人流速度較緩的地方布置主力店,延長旅客停留時間,形成一個局部購物消費主題。
有些業態,如餐飲、書籍音像、便利店等業態應考慮一定程度的分散,一方面是考慮到在不同區域都能滿足到旅客的即時需求,另一方面象餐飲、書籍音像都是旅客停留時間較長的業態,這時可適度的將這些店有機嵌入到精品、服飾聚集區中,作為其有益的補充。舉個例子,我們看到國外許多機場在精品與品牌服飾聚集區的中央,可能設置一個可觀察整個區域全景的餐飲店,旅客在消費的同時可很方面的觀察到周邊商業,這實際上將旅客在精品與品牌服飾店的一部分購買決策時間放到了餐飲店內,能極大的促進整個區域的銷售。
5、 要注意業態布局的層次感與立體感
在商業業態定位過程中,我們經常會提到定位為高檔、中高檔等類似字眼。
但即使在整體定位確定的前提下,我們也要區分不同區域在商業檔次、功能布局上的差異性,或者說叫層次感與立體感。否則商業無法給人形成清晰的印象,旅客消費時也感到無所適從。
這里筆者想借用商圈理論中的“商業中心地模型”說明業態布局的層次感與立體感思路。簡單的說,商業中心地理論將商圈分為三級商業網點,一級商業網點要體現商業檔次與規模性,二級商業網點作為一級的有益補充,通過專業化與一級形成互動,三級商業網點要考慮功能的完備性,以滿足中低檔需求為主。
以機場隔離區商業為例,隔離區的商業再按區域細分,可分為安檢區后的集中商業,旅客去往登機口的通道商業以及旅客在登機口候機區域的商業。在進行業態組合時,可將安檢過后的集中區域作為一級商業網點,檔次在整個隔離區中最高、不同業態形成聚集,且較為豐富。旅客去往登機口的通道商業可視為二級商業網點,重點應考慮如何形成專業化或明確的商業主題,并與一級網點形成互動。旅客在登機口候機區域的商業可視為三級商業網點,這時旅客大部分消費需求得到釋放,商業檔次不宜過高,業態應以便利店、書籍音像、餐飲休閑以及一部分其它業態的組合為主,滿足旅客的中低檔多樣消費需求。
只有通過這樣有層次感、立體感的業態組合才能在不同區域,對旅客的消費需求實施層層截流、消化,實現整體商業價值的最大化。
結束語:以上提到的是筆者在進行機場商業業態規劃實踐中,總結的一些體會,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應結合機場自身的實際情況做更多的個性化處理與豐富。總體來說,機場商業業態組合是一個系統化、科學化并具備商業創造性的過程,在國內機場商業整體水平亟待提升、民航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機場商業業態組合的理論與實踐必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