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我就升成了部門經理,月薪漲到了1.4W,每月4k的補助。我覺得這是我應得的,因為我一直在很盡力的保證項目的質量和效果,同時還兼顧這成本。我甚至比成本部還清楚每項分包,每種材料的價格。這得益于我砸工地之后對施工方產生了良好的控制。
這時候我同學事業也蒸蒸日上起來了,除了原公司的項目,他又發展了4、5個地產公司,都是剛起步不大的那種,但設計費不菲。他招了4個人,再找他喝酒的時候,他披著burberry的圍巾和風衣,穿著hermes的襯衣,拿著lv的公文包,香水味嗆得我想咳嗽。我說裝吧你,誰不知道當你你在宿舍扣著腳打游戲的熊樣。他說沒辦法啊,有幾個客戶是富婆。我說我操,真的假的啊?喝醉了我們才會放聲大笑。
我常在網頁新聞上看見我領導和原公司的消息,我們偶爾會發個短信聊聊。09年底發獎金了,我拿了19W,這是最多的一次,我和女朋友去了法國,我給她買了一個卡地亞的戒指,花了7K歐。我隱隱覺得,有些事情變了。
2010年
10年相對比較平淡,我現在回想起來,居然想不起來10年我到底干了什么,也想不出10年有什么標志性的事件,糾結。我突然想起我高中很癡迷的光榮三國志,剛開始一個城,幾個人,每錄用一個人,每攻下幾個人都要興奮半天,打到后來就是機械化的攻城掠地,就等著看統一后的結局,反倒提不出什么興趣了。
我已經工作6年了,我突然想到了我的領導,他大我5歲,4年前他已經是一個大公司的北方集團總裁了。我明年能升職嗎?應該沒戲,我應該還是個苦逼的研發部經理。
或者我那個同學,自己一個人在外面打拼,雖然辛苦,但掙多掙少全是自己的,我還有勇氣跳出去嗎?我沒有了,失去了穩定的工作,我就要很吃力的還房貸,我就要告別好不容易得來的安逸的生活。人生就是這樣,在剛畢業租房擠公車的日子里,我有舍得一切重來的勇氣,因為我除了激情啥也沒有;等到什么都有的時候,我的激情卻沒了。
我突然發現我老了,最明顯的事實是,每個星期我都會回母校打籃球,六年如一日;從開始的時候干拔急停跳投,到現在弓著背用體重吭哧吭哧的往里抗,偶爾想跳一下,膝蓋就會一陣酸痛。以前在同學群里振臂一呼,至少能組個隊去打球,到現在我形單影只的走到一幫小孩子身邊,舔著臉說:“同學,加一個吧。”
同學聚會的主題從聊設計、聊月薪、聊前途,變成了聊結婚,聊小孩、聊政策。從以前的600塊錢一桌還要AA的家常菜館,變到了6000塊錢一桌還是大家搶著埋單的高級餐廳。
記得畢業那會大家二鍋頭就這燕京,又哭又吐稀里嘩啦,現在彬彬有禮的用嘴唇沾點紅酒。我突然有一種想罵人的沖動,當裝逼成為一種社會性行為的時候,我也被卷進并淹沒,亢奮著并痛苦著。
我居然懷念起和規劃局一起吃飯的日子,至少我們灌得茅臺五糧液,每口都是貨真價實的人命幣,吐出來,在中國一口多少錢,在國外一口也是那么多錢;而這里2000塊錢一支的所謂波爾多,在法國的酒屋里不會超過30歐。
我那個曾經的室友迷上了打高爾夫,他的理由是球友有10%的機會發展成客戶。他帶我去打了兩次,試圖把我發展成會員。但我不明白著種不流汗的所謂運動有什么令人著迷之處,難道用這么細一根棒把這么小一個球打到這么緊一個洞里,就會有一種男性征服的原始快感?
我問他這個問題,他笑了,很知趣的找了兩個小妹一起吃飯,于是在這家球會的度假酒店客房里,我流著汗打完了第19洞。于是我明白了,在他的這些球友里,10%的被他發展成客戶,還有10%把他發展成了客戶。
我買車了,買車的好處是去飯局有借口不喝酒,感謝中央嚴懲酒駕,感謝高曉松;買車的壞處是我在路上的時間又多了一倍,并且我沒有名正言順的理由不加班了。這段時間我迷上了看電影,我和我女朋友在藍色港灣的影城辦了張會員卡,下班早就會去看一場,只要時間合適,多爛得片子都看。看電影可以坐著不動,可以連腦子都不動,我覺得我快要退化到豬的形態了。
講工作吧,公司給我招了個應屆畢業生。我終于看見了當年的我,胸有豪情萬丈志,手無點滴半寸兵。于是我就用以前老大帶我的方式來帶他。有次我帶他去考察個樓盤,到那里我就問,覺得怎么樣。他滔滔不絕的講出了這里不好那里不好,搬出了一大堆學院的理論。
我聽他講完了,就問,那又什么好的嗎?他愣了半天,將不出來。我說:“那這次參觀就沒有意義啦,什么都不值得學。但我覺得有些節點做得很好啊,我想找圖紙來看看具體是怎么弄。”
這時我想到我剛工作那會兒,一樣的情景,我當時一樣的回答,把項目批得體無完膚,想顯示自己水平有多高。領導很生氣的打斷我,說了讓我一輩子都難忘的話:“我不要聽你講哪里做得不好,我要聽你講學到了什么。再爛的東西都有他的優點,你今天學一點,明天學一點,才會有提高。要不然除了罵社會,你什么都不會,一輩子白活。看別人要看到優點,看自己要到缺點,懂不懂?”
老祖宗講過這么兩句話,我覺得很深:一句叫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還有一句叫露巧不如藏拙。
但轉念一想,我這么刻意的模仿我那個領導的行為,卻永遠沒達到他的高度,本身就是個悲劇;而我還在這里說教,不是裝逼?我的10年就再這種悲劇裝逼的氛圍中度過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