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終結了
終于到今年了,我發現年代越近,記憶也越模糊,再次感嘆自己老了吧,或者又在刻意忘記些什么。不過有始有終,我還是要把他寫完。
上半年樓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擊,限購幾乎打擊了所有的京城地產商。但有了08年的經驗,地產業內的共識是,只要扛住資金流不斷,必然等到云開霧散的一天,再加上09、10屯了充足的資金,房價沒有松動,但成交量少得可憐。就這樣做吃山空,錢總有花完的一天,到下半年的時候,資金的問題開始暴露了。
到后來,公司的付款都出現問題了。好在在年初公司有錢的時候,我催著把設計費都付了,要不然到了下半年的時候,估計連錢都發不出去了。做管理的,一定要善待自己下游的合作伙伴。最好是一個項目下來,大家能做很好的朋友,朋友永遠不會嫌多,即使是酒肉朋友,朋友多了,路就多了。下半年發生了一些變故,就不多說。
2012年
反正是世界末日,我就順帶手寫了吧,與主題無關。“你還相信愛情嗎?”當有人這樣問你的時候,怎么答?答相信說明你沒經歷過愛情,答不相信說明你再也不會有愛情了。所以當別人這么問我的時候,我會輕撫他的狗頭,笑而不語。
寫在最后,都是我自己的看法,大家姑且看之:
1、關于機會和選擇
平日,看到別人的成就,我一定會感慨:“為什么他的機會這么好?為什么我就趕不上,如果我生于他那個時代,我將怎樣怎樣。但我沒有,所以我什么也做不了。”長此以往,我就看見一個個機會從我身邊溜走,然后再一次次地發出這樣的感慨。那么,我會永遠在蹉跎嘆息中度過,碌碌無為。
終于我發現,這種感慨不過是出于嫉妒和懦弱的感情,為自己的懶惰找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我當年不是每天回去打魔獸,不是每天上班先要打開電腦泡會兒論壇,而是把這些時間在自我提高,那我就能抓住那次房價大漲的擴張期,做到更高的職位,拿到更好地薪水。于是,機會溜走了。
人生路上總有好多的岔口,當時選哪一條路往往很偶然。既然選擇了一條的時候,另一條就關上了大門,那我們何必停下來,去感慨如果當初選了另一條會怎樣怎樣,自增煩惱。還不如勇往直前往前闖。
用俗的不能再俗的挖井理論,永遠有人在挖,有人挖出水了,他是winner;有人沒挖出來,他是loser。因為他挖的地方比我好;因為他挖的比我早;因為他的鏟子比我好;因為他從小學得是挖井,而我一開是學得是切煙囪……管他呢,只要地下有水,早晚有一天我能挖到。winner和loser只有一個區別,winner挖到了最后,loser放棄了。臨淵慕魚,不如退而結網。
2、關于青春和大學
鑒于好多筒子都是在校大學生和即將進入大學的,我再嘮叨兩句。青春一去不再來,越來越懂得這句話。從18-28歲是黃金十年,無論智力和體力都達到巔峰。這時候有不顧一切的拼勁,也不懼怕失敗,因為還年輕,隨時可以推倒重來。在這幾年積累的東西,會影響你一輩子。所以千萬不要恣意揮霍這幾年,等到發現青春不再的時候,空悲切。
比如我,現在回想起來,這十年里唯一亮色,只有高考。高中貪玩,成績也一直是大起大落,直到高三急了,惡補。早上6點起床,晚上12點睡覺,買歷年東城卷、西城卷、黃岡卷,除了吃飯就是做題。其實這么多年,好多題都是大同小異,后來做到看到題就想到最后一步公式的境界。而且每次做完對答案都對,居然有了成就感,也就沒以前那么厭惡。終于高考成績不錯,語文還破天荒的考了144分,進了不錯的大學。
到了大學,整個人就松懈了。泡馬子、打籃球、玩暗黑、逃課、設計作業都是在要交圖之前趕出來。成績越差,越沒心思學。人就是這樣,不是說成績有多么重要,但是優秀是一種習慣,懶惰是一種慣性。人和人的差別又是就是因為每天積累差了一點點,終于有天你發現,原來我和他差了這么多。
如果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那誰都會咬牙堅持下來;如果忽然發現距離很遠,那誰都會放棄。而關鍵的一咬牙,上了一個層次,有人就會春風得意,越活越成功;有人沒上去,永遠在苦逼中掙扎求生存。然后想,原來在當時,我們倆的距離才那么近。
大學畢業,我們系三分之一出國;三分之一推研了;剩下最差的三分之一,入社會找工作。我就是那最差的三分之一。有人說我現在也不錯啊,還有現隨著普通勞動者的工資越來越高,讀書無用論的說法也越來越甚。
我覺得首先這是對以前大學生高高在上的一種不正常的風氣的反彈,那時大學生稀缺,身價虛高,仿佛讀了大學就高人一等,毫不費力得拿高工資,憑什么?同樣付出勞動,同樣創造價值,就應該得到合理的收獲;終于人們發現不是所有的大學生就一定比農民工干得好,有時不是拋出名校研究生賣豬肉之類的新聞,讓長期被壓抑的神經在嘲笑中得到釋放。
依我看,在這種浮躁的社會風氣中要保持冷靜。大學的意義在于他給你打開了一片天,讓你看的更遠,讓你知道原來在這個山頭之外還有一個更高的山頭。并不意味著你已經達到了那個山頭,但你有了往上爬的方向,同時他給你聚集了一幫志同道合,以后可以互相扶持的社會單元。所以完全不必短視和急功近利,人生那么長,炫耀是做給別人看的,本事是自己,好像跑馬拉松,一時誰跑得快慢不重要,關鍵是誰跑到了最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