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查瑕疵
1、產品數據是否有注水 ,公司概況是否有不實之處,財務預測是否靠譜;
2、各股東股權結構是否合理,前一輪投資者股權如果過多,后續的投資機構就很難進入,一般投資者希望創始團隊保持相對較高的持股比例,因為團隊中關鍵人物的退出絕對是導致創業公司失敗的普遍原因之一;
3、一般都會通過各種關系網絡對創始人的商譽做一下背景調查,以確定其是可被信任的,所以如果能和投資者熟識也是創業者的一種潛在優勢。
四、談價格
1、如何確定估值及融資金額?有PE法(按利潤倍數)、PS法(按市銷率倍數),橫向比較法(同業橫向比較,以及投資機構間出價比較),用戶量折算法,18個月成本預估法等等等。但是對于早期項目來說,用的最多的其實還是雙方拍腦袋法…;
2、與投資者的資源是否匹配,各個基金的背景不同,導致其投資方向、投資風格、產業資源都不同,進而影響到對一個項目的價值判斷,因此如果不是很了解各投資機構的話,要找到剛好適合的基金還是有難度的,這也是FA存在的價值和原因。
以上四大項所列情況看著很多,其實經驗豐富的投資人稍微一聊就能做出大致判斷,這些前置條件已經如此苛刻,但基本上只有都滿足了之后才會進入正式的投資流程:簽Termsheet Cye(投資意向書)、做DD(盡職調查)、出投資分析報告、上投資委員會投票、簽正式投資協議、更改公司信息、轉賬付款(美元基金投資還需做入境審批,到賬時間一般拖半年),整個周期做下來也夠雙方吐血斗升了。
說了這么多,其實創業這事就像開跑跑卡丁車,不是所有生意都適合拿投資,拿到投資就像上了快車道,速度快了,但是操控難度也極劇飆升,把控不好反而更容易栽到溝里眼睜睜被別人超越,這兩年朋友中因為拿到投資而輕率擴張導致成本飆升最后資金鏈斷裂倒閉的公司,算起來也好幾個了。反而一些沒拿到投資甚至壓根不需要投資的穩健的創業者,照樣活的很好。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