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定目標后,張珺也遇到過挫折。
“凡事不可能一帆風順,我一開始就沒摸準門道,吃了虧。”1996年,武漢甚至沒有專門的會展場所,張珺初次嘗試辦展,選定了武漢港的售票大廳,舉辦了首屆全國鞋類鞋材皮革商品展覽會,這是尚格的第一展。“這場展會我虧了五六萬。”張珺笑著說,當時沒經驗,到處做廣告,派人去外地招商,這些都花了不少資金,以至于賺得不如花得多。
在這次初嘗經驗中,張珺總結出了舉辦會展的方法。“舉辦展覽分為展前、展中、展后三個階段,不同階段有不同做法。”張珺意識到,廣告投放在展前要投專業刊物,吸引展商,展中要投到大眾媒體,吸引人氣,之后還要為展商跟蹤服務。到外地招商,應招聘當地人,不僅效果好,還能節約大筆開支。此后,張珺的展會越辦越順,越辦越大,這條路一走就是18年。
“對于一家民營企業來說,18年真是不容易的事。”張珺有些感嘆,根據全國最新的統計資料,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尚格卻在如此高的淘汰率中活了下來,成為行業領頭羊。
展地變化 72小時500家參展商大轉移
說起引以為豪的華中車展,張珺忍不住想起今年車展上的一場壯舉,用會展業內的話說,那是全行業的一次奇跡,也是尚格危機公關能力的真實寫照。
今年5月,第十屆華中車展定在武展舉行,開展前三天,張珺作為主辦方得到消息,政府要重新整理新武展門前的搭建物,車展需移師到武漢國博中心。“當時,我的腦子嗡的一聲,只有三天時間哪來得及。”張珺記得得到通知時,已有展商開始搭建展區,也有不少展商將展出的產品運到了武展門口。
很快,張珺整理好思緒,通知所有展商停止一切布展工作,轉移到國博。“這不是簡單的轉移,還有很多解釋和處理工作。”張珺說,移師新國博后,展商原定的展區地點發生了改變,展位的大小及方位,以及價位都會發生改變。這無疑讓參展商感到非常惱怒。另外,前期做的大量宣傳工作也全部作廢,要重新投廣告通知觀眾前往新的展館觀展。
張珺算過,今年車展的品牌有百余家,參展廠商有500多家,“僅門票和另外發廣告的費用就讓我們至少損失了三四百萬元。”好在,車展最終取得空前效果,不論觀展人數還是現場成交額都創歷史新高,許多前期感到不滿的參展商也連連贊嘆。
直到現在,尚格員工一提起這次車展驚心動魄的72小時都還緊張不已,他們都說,遇到困難不放棄,才成就了華中車展的輝煌。
華中車展的成功壯舉,對尚格而言是值得記錄的一筆,但對張珺來說,也是未來發展的希望。
“未來,我還會繼續讓公司向全國擴大,全面推進連鎖辦展模式,逐步走向資本化運作的道路。”張珺笑著說,作為武漢的本土企業,有人問過他關于新楚商精神的含義。他認為,湖北企業不該滿足于立足本地,更應該放眼全國,專注并執著地堅守一份事業,把新楚商精神帶到全國各地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