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脫穎而出
融入群體是實現高效領導必不可少的一個因素,但不是領導藝術的惟一重點。你可能會過度“適應”環境。你可能與他人融為一體,使人渾然不知你的存在。你可能不提建議,抵觸變革,或過多地依賴你的專業技能。但這些行為可能會使你的職業生涯步入險境。
雖有能力但卻默默無聞也是不夠的。我們經常聽到有人抱怨說,“如果有人能注意到我的潛力,那我就能如何如何地改善這里的情況。”脫穎而出并不僅僅是要有潛力或做出成績。它也要求你愿意與人交流并展現出你的成績。這樣你才能使別人認識到你的潛力。
達德利(George Dudley)以及行為科學研究出版社(Behavior Sciences Research Press)進行了一系列有關心理調查,試圖了解為什么人們不愿意與他人主動接觸,或使自己脫穎而出。其中一項研究對一家大公司內行政管理人員的加薪過程及職位升遷進行了長達五年的追蹤。
達德利說:“我們發現,那些升職最頻繁且加薪幅度最大的人,并不一定是被認為最具專業能力的人,而是那些最會表現自己能力的人。”
另一項研究對同一家公司內被“外調”的公共注冊會計師和留任的公共注冊會計師進行了比較。結果再次發現,那些丟了工作的會計師在表現自己的貢獻方面都不太積極。
要想進行有效的領導,必須受人矚目,要受人矚目則需要你具有勇氣。許多人都害怕脫穎而出。正因為此,調查結果往往發現,有的人對在公共場合演講的懼怕甚至超過對死亡的懼怕。
我認為勇氣這一特質對領導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有了勇氣,你才會與眾不同。有了勇氣,你才會在事業上甘冒風險,以支持某個產品、計劃或者戰略。有了勇氣,才能使你處于高效領導者必須處于的尖端地位。也只有有了勇氣,你才會正視自己的弱點。
如果你能鼓起這樣的勇氣,接著又該怎樣使自己更受人矚目呢?麥斯威爾(John Maxwell)講過一個關于通用電氣前CEO韋爾奇的故事。在韋爾奇的一次講座中,有一位聽眾問他,在一個人人皆具雄心壯志的商業環境中,如何才能使自己步步高升?韋爾奇開始回答道,“這個問題問得好極了。這點大家都應該聽聽。你們首先應該明白的是,必須要走出‘人群’。”
他接著向所有的聽眾建議,在每次接到老板布置的任務時,都要將其看作一次超越老板預期并為公司創造價值的機會。他說,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能很快從人群中脫穎而出。
最近,我有幸詢問了這韋爾奇為什么會給出這一回答。他告訴我說,“我最初是在寫畢業論文的時候發現,人們必須要脫穎而出。那時我意識到,寫論文已經不再有統一的答案了。在此之前的學習生涯中,我僅知道,測驗的答案就在我在課堂上聽到的內容中,或是在我的作業中。但現在(寫論文時),沒有人告訴我什么才是正確的答案。我得自己思考,努力找出最佳的答案。”
盡管志高遠大的領導者必須脫穎而出,才能事業有成,但是這其中也有弊端。與融入群體一樣,如果領導者僅注重脫穎而出,最終也會走向失敗。哈佛大學的麥考比(Michael Maccoby)研究了一些善于脫穎而出的領導者的心理。在這類領導者當中,有一些往往不太合群。他們對他人的非議很敏感,不喜歡接受他人意見,而且太過于爭強好勝。他們缺乏同情心,且不喜歡開導他人。更糟糕的是,他們的成就往往會使他們更自以為是,并加重他們的弱點。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