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移動互聯網已經成型的領域你一定聽過移動社交,移動游戲,但是你一定很少聽過移動醫療,在前有慈銘體檢和愛康國賓這樣的健康管理機構獲得資本青睞,后有春雨掌上醫生這樣移動健康應用崛起的背景之下,移動醫療逐漸成為移動互聯網關注新熱點。“由于體制、專業特性難以規模化和系統化,中國未能出席醫療的上市公司;中國醫療體制由服務提供者、患者、支付方三方構成,分別孕育了巨大的商機;醫生、醫院、患者、藥企、保險等成為付費者都是可行的商業模式;未來機會將在醫生的CRM、病人的慢性病管理、醫院信息系統移動化、微信應用、病人的實時監測等領域凸顯”這些都是杏樹林CEO張遇升在《3W公開課》上做的精彩分享。
以下為張遇升口述
無上市公司:體制和人是核心
我之前是學醫的,在協和念了八年,后來又在美國做醫療的大數據和醫療技術戰略這方面的工作,工作了好幾年,后來從美國回來,做移動醫療的創業。自己當時在美國的時候,就感覺到這是一個浪潮,正在席卷當時美國的醫療體制。當時自己對中國的醫療也有一些了解,所以也覺得有一些機會,就跑回國來開始做杏樹林,做到今天我還是這樣感覺,這里面的需求真的是非常非常的旺盛,非常非常的大。但是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商業模式,還是比較的難。
我想用一個問題來開場,我想問一下大家,你們覺得中國的醫療互聯網,或者是健康互聯網也好,移動互聯網也好,這個領域里互聯網企業里面,為什么一家上市的都沒有。在美國我知道的醫療互聯網領域,上市的企業都應該不下五家,日本至少有兩到三家,歐洲也有很多家,以中國這個體量的市場,我不敢說中國哪一天會出現,我覺得未來應該會出現,一定會出現。
如果我歸納一下的話,為什么中國沒有上市的醫療企業,它不外乎就是一個大的外部的環境的原因,還有一個內部內生的原因。外部環境包括有政策的、有市場的,有醫療體制本身的,醫院本身結構方面的都有。內因就包括剛剛講的,我們在這個領域創業的人,就很少有能夠既懂醫療又懂互聯網,或者在一個團隊里面,能夠把非常懂醫療的和非常懂互聯網的人放到一起,這樣的團隊非常少。如果有這樣的團隊,其實就做得挺好的了。所以我覺得人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視,我覺得想進這個領域里面的學互聯網的人可能很多,但是學醫的人相對比較少,尤其是那些進了醫院工作了很多年,他就非常穩定了,很難跳出來,他在一個體制里面。
體制三角關系:醫院患者與保險
下面我來講一下醫療體制,為什么我要講這個呢?我覺得每次跟很多朋友在聊這個的時候,大家可能對于整個醫療體制不一定那么了解,在這個產業鏈價值鏈上,到底你是為誰服務,賺誰的錢,到底這個關系是怎么樣的,很難理得順。
其實中國醫療體制里面,最核心的是一個三角關系,是醫療服務的提供方、患者和支付方,這個是整個醫療體制里面,最核心的三個元素。患者不用說了,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患者,然后服務提供商,其實是醫院和醫生,在中國這兩個經常被混為一談,覺得就是醫院或者就是醫生,其實都不對,醫院和醫生,很多時候他們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事物,在國外市場化的國家,醫生完全是我想去哪個醫院,跟醫院簽個合同就在那工作,我用你這個地方,并不是說我屬于這個地方的人。我帶了病人來是用你這個地方,我付護士的錢,錢是從我這分移動
開付。在中國大部分的醫院是國有化的,所以醫生都變成醫院的雇員,你去看大家都會說,我們去協和看病,都說的是這個醫院的名字,其實協和里面有哪個大夫的名字估計不太知道所以我特別把這個醫院和醫生分開,在將來的中國,你就看他這個人,然后他幫你解決問題,他幫你聯系下一個醫院,他幫你想你該做什么,而不是去看那個醫院。對于病人來說,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找那個知道你最多的那個去醫生那里去就好了。
接下來是保險。它控制著醫療體制的現金流,它決定哪個藥可以報銷、可以用。所以它是系統里面的財主,它是最有錢的,權力也是最大的。這一塊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中國保險基本上是政府控制,一般分為醫療保險,社保、新農合、城鎮醫保、公務員醫保這四個保險。90%醫療花消都是由這些政府控制的保險來報銷的,商業保險有一些,但是相對比較少。所以保險是一個非常大的現金與服務的控制方。
另外還有很多很多的產品和技術的提供方,他們是站在這三個之外,但是它都會影響和控制或者想去利用這三個方式,比如說藥企,中國的醫療花費有40%多的都是在藥物這個方面,高達一萬億人民幣,而且每年以百分之十幾的速度在增長,所以這個藥企是這邊很大的一個財主。還有醫療器械的企業,他們絕大部分也是提供給醫院的,讓醫院來使用,還有很多技術和產品的服務商,那些做電子病例的,那個也是一個產品,它也是提供給醫院的服務。甚至最簡單的幫醫院做后勤,做護工護理的也有很多的的提供商。這些服務商他們都是直接或者是間接的通過醫院、醫生為病人服務,或者是通過一些渠道,直接為患者服務。但是直接為患者服務的很少,大部分是通過醫院來提供。
社保在中國只有可能不到十年的歷史,而主要是政府來控制的。所以這一塊給保險服務的這些服務商,特別是技術的提供商、服務商,其實比較少,而且做得特別好的也不多。這一塊其實是非常大的一個市場。所以有互聯網背景或者是數據背景,有技術背景的人,也可以多關注一下這一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