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收購IBMPC
2004年12月8日,柳傳志親自和IBM簽下合作協議,以1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第一臺個人電腦的發明者IBM的PC業務,一步邁過世界500強的門檻,坐上了全球PC業的第三把交椅。
但是,并購之初,聯想股價下跌20%,質疑重重:近年來頻頻檢討戰略失誤的聯想哪來足夠的國際消化能力?IBM一再虧損巴不得早就割掉的“PC盲腸”,將是聯想的“救命稻草”還是“亡命雞肋”?
而柳傳志則分析認為,IBM的PC業務毛利率高達24%,聯想的毛利率只有14%。由于IBM成本高,24%的毛利率沒錢賺,而聯想控制成本的能力很強,所以結合在一起是優勢互補。
最終,2005年5月1日聯想與IBMPC業務的整合正式開始,雙方業務暫行雙軌制。8月10日,新聯想首次發布并購后的季度業績:在營收大幅增長的同時,原IBMPC業務也取得了增長。9月30日,其宣布提前8個月進入與IBMPC組織構架的全面整合。
數據顯示,整合以來,聯想和IBM全球的銷量同比提高了10.7%,營業額為480億港元,同比提高了38.7%,稅前盈利10.2億元,同比提高了62%。
目前,聯想控股有限公司下轄聯想集團有限公司、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兩家香港上市公司,以及從事風險投資業務的聯想投資、從事并購投資業務的弘毅投資和從事地產開發經營的融科智地。
“總體而言,聯想控股應該是一家金融性的控股公司。”這是柳傳志的新定位,而有關資料表明聯想控股的愿景則是:致力于成為一家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影響力的國際化控股公司。更有業界人士認為,柳傳志更高的目標瞄準的是摩根、高盛等國際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