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業之困
不可否認的是,民間借貸確實為一些中小企業解決了燃眉之急,但它的高利率加大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同時也潛伏著巨大的風險。據了解,溫州目前民間借貸的利率水平已超過歷史最高值,一般月息是2分到6分,有的高達1角,甚至1角5分,年利率達180%。而溫州企業多以中小企業為主,大多數中小企業的毛利潤不會超過10%,借高利貸很容易把企業逼上絕路!袄细摺弊罱K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這兩年做電氣電纜產業的勝武集團總裁楊勝武越發覺得日子煎熬,首先是原材料價格上漲,銅由原來的2.2萬漲到現在的8.7萬,上漲近4倍。其次是工人工資,由1000元漲到2500元,加之四險一金,為企業增加了50%的負擔。而銀行融資成本更是急劇上漲,除了利率提高,銀行直接放貸減少,還要通過銀票、商票、承兌匯票貸款。楊勝武稱,承兌匯票現在最高調到9.3%,如果貸1000萬,要壓50%,即開2000萬的銀票,壓1000萬,但承擔2000萬乘以9.3%的利息,“哪個靠傳統制造業的企業能承擔得起?”
據浙江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浙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1432.2億元,雖然同比增長32.4%,但實際上利潤主要集中在從事資源性行業的大企業、大集團,而傳統產業中的廣大中小企業,則面臨比往年更為嚴峻的生存發展形勢。數據還顯示,1月到5月,浙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虧損面為15.6%,虧損額度達81.8億元,同比增虧27.6%。
與2008年金融危機不同的是,當時沒單,現在是有單不敢接。巨一集團總裁李愛蓮如今很擔心,前不久,她剛剛經歷了隔壁鞋廠正得利鞋業老板的跳樓,而身邊“跑路”的鞋廠老板接連增多。李愛蓮不得不放慢步伐,挑選訂單,目的是先穩住。她擔心鹿城的多數鞋廠能否熬過年末的“鬼門關”,而銀行的只收不貸,一度讓她放棄多項投資計劃。
與巨一集團遇到同樣困惑的企業不在少數,大多數企業老板表示目前只敢接一些能見到資金的短單。
溫州江南船舶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胡國強更是在2011年一單未接,在他看來,造船業今年陷入了最低谷的時期,他直言現在有50%的船廠都在硬撐著,胡國強打算再觀望一段時間,如果政策沒有好轉,銀根一直緊下去,稅負依舊很大,就轉行做運輸業。
為什么沒人愿做實業?銀根緊縮也使得整個企業實體經濟舉步維艱,巨一集團總經理潘建在投資房地產時,算過一筆賬,一年銷售10個億,利潤10%,賺1億,10萬平方左右的樓盤,通常需要四年左右的周期,而大一些的鞋業集團做三年的實業才能賺回一兩個億。在資金運轉正常的情況下,對于小型鞋業而言,訂單量少,其他成本上漲,利潤也格外低。
而不做實業,必然會使得部分企業進入一些高投資回報的領域,這也導致很多企業卷入民間借貸。大多數人難以抵擋資本的誘惑、耐不住寂寞寧愿賭一把。
做了一輩子實業的基安機械公司的董事長陳紀恩見證了改革開發以來的溫州發展,他用“經濟瘟疫”來形容這次危機,作為土生土長的溫州人,他曾以溫州人靠勤勞致富,靠做實業發家而驕傲,而今的溫州卻令他異常生疏,盲目投資、多元化的集團發展在他看來多數是“打腫臉充胖子”。不到30萬人口的柳市鎮,遍布著大大小小80余家集團。
昔日的柳市作為電器之都,如今有幾家企業在踏踏實實做實業?陳紀恩把這次倒下的公司分為兩種,一種是盲目多元化投資,企業資金鏈斷裂;另一種是某些企業主好賭,奢侈消費揮霍。這些年他開始恨起溫州,甚至把將來養老的房子買在了寧波,資金鏈緊繃讓他感覺日子越發難熬,甚至不知道能否“扛”過這場風暴。
“這次危機也預警著溫商不要再指望一夜暴富的日子!庇诜宸Q,真正踏實做實業的企業,雖然有困難,但沒有出現根本性的問題,無非就是日子過得緊一點而已。
轉型機會
于峰認為,短期內穩定住目前的危機,恐怕只是應急的治標措施,而根本問題還要結合內外因素。
針對溫州民間異常活躍的市場化導向,民間借貸的合法化更凸顯重要,這也要供需雙方能夠在一個陽光化的平臺下面去對接運行。浙江攀遠律師事務所主任顏貽潘認為建立起完善的民間借貸法律體系顯得格外重要,而要解決根本問題,政府需要建立民間經濟交易市場,把民間信貸由地下轉入地面,并且能保證借貸信息對稱,
同時,這次危機也使得很多企業面臨著重新洗牌,溫州大學商學院常務副院長張一力強調,溫州商人更要一改過去“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心態”,通過現在的局面,要穩定、治本的話,企業將面臨新一輪的重組和兼并。在張一力看來,溫州企業要想在全球市場上有核心競爭力,一定要具備科技和創新的成分,而市場競爭永遠是非常激烈非常殘酷的,沒有很寬松的日子,永遠面臨著緊張的局面,必須要經得起市場的沖擊。從企業組織形態來講,企業要聯合、重組,也需要龍頭企業帶動,更要保持建立產業集化這種穩定的結構。
溫州近幾年一直沒有進行真正的產業升級,如今也面臨著機會。“這次不死,下次還會死!睆堃涣ΨQ,從整個經濟產業層面來看的話,無論是做傳統產業也好,還是做新興產業,一定要有核心競爭力,建立自己的品牌。
而日豐打火機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發靜擔憂一旦發生大規模的民間擠兌,將會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如今的局面已經趨向“暴力討債”。他希望債權人的利益更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一旦這部分人的合法權益被忽視,很難確定是否會引發新一輪的“跑路”潮,而跳樓的主角將是債權人。浙江品盛律師事務所主任陳華豐從8月份以來,接待因高利貸引發糾紛的客戶近5000人,這筆龐大的數字也讓陳華豐格外緊張,他預感如果政府不采取有效措施,接下來,很有可能危及社會的穩定。
溫州企業家如今所面對的不再是過去改革開放之初的國內競爭,更是來自全球的競爭。過去“做產品就能賺錢,做什么都賺”的時代業已終結。這次危機也給溫州的企業家敲響了警鐘:暴利時代已經終結了,不要再指望著一夜暴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