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競爭優勢優化重組
問:如何看待我國傳統比較優勢的衰退?
隆國強:現階段,盡管低成本勞動力優勢受到挑戰,在全球我國依然保持一定的低成本優勢。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國還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未來10年左右,我國將擁有獨一無二的兼具低成本和大市場兩大優勢的投資環境。從供給上來看,我國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沿海地區集聚的世界性產業集群將進一步支撐我國的投資環境。
過去10年內,我國參與全球分工正在從勞動密集的相對低附加值環節向更高端的環節升級,這種升級勢頭尤其體現在移動通訊設備領域和高技術含量的機電產品領域。這使得我們能夠滿足發展中國家推進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對資本品和成套設備的需求。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產品已經贏得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這種勢頭需要保持。
外企在華開展研發有優勢
問:中國企業應如何抓住這些變化帶來的機遇?
隆國強:外需萎縮對出口企業來說有利有弊。一方面,一部分行業的企業面臨嚴峻的市場篩選。另一方面,為推進工業化城市化,新興經濟體需要投資、機器設備和基礎設施。這無疑為高技術的資本品出口提供了很好的機遇。
根據我們對跨國企業的調查,很多來華企業的戰略從投資低成本制造基地轉變為投資更高技術的制造業、更高附加值的服務業以及開展研發活動。從長遠看,外資企業在華開展研發有很大的技術溢出效應,有助于加速我國的產業升級。
世紀之初我國提出了“走出去”戰略。2003年開始,在全球對外直接投資(FDI)大幅下降的形勢下,中國FDI呈現強勁增長勢頭。開展國際化的經營,是企業在全球化背景下迎接競爭的內在要求,需要培養一批我國自己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現階段,跨國并購是企業在短時間內獲取技術、品牌、研發能力和銷售渠道的重要途徑。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