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公司應收款受尚德拖累
A股有部分中小公司與無錫尚德有業務往來,這部分公司的應收款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能回收的風險。
其中滬市的隆基股份、中小板的亞瑪頓與無錫尚德往來密切,其中隆基股份20日公告說,隆基股份尚有尚德旗下公司應收賬款1.2億元,而隆基股份2011年的凈利潤規模才2.84億元。
而亞瑪頓2012年上半年來自尚德的應收款達到4573萬元,而2月份其業績快報稱全年利潤為6854萬元,這意味著來自尚德的有風險應收款,占到其凈利潤規模的66%。
隆基股份主要提供硅片,這是光伏產業的基礎原料;而亞瑪頓則在這一產業鏈條中負責對硅片進行基本加工,比如鍍膜處理。
不過昨日亞瑪頓股價僅小幅收跌0.28%,隆基股份則上漲了1.16%。
機構稱長期有利于整合
但A股其他光伏企業昨日同樣沒有在股價上表現出頹勢,從中長期看,光伏上下游企業、不同公司的走勢也各異。
從中長期看,如ST超日這類與無錫尚德一樣從事光伏組件生產銷售的公司股價低迷,ST超日昨日小幅上揚,但其股價從去年三季度接近6元左右下跌到目前的3.74元。
但如陽光電源這類上游企業,市場表現則相對較好。陽光電源主要從事光伏行業的逆變器生產銷售,其股價昨日上漲2.07%,去年12月份以來股價上揚了58%。
即使同樣銷售光伏組件,也有公司獲得市場青睞。海潤光伏昨日股價上升2.66%,去年12月份以來股價上漲了38%。
國信證券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認為,中長期來看,無錫尚德的破產可能會對于行業整合帶來積極的影響。
■ 分析
過度投資與錯誤決策造就行業嚴冬
無錫尚德為何由盛轉衰?昨日據央視報道,施正榮日前接受采訪時稱,主要是由于行業過度投資造成的產能過剩以及國外雙反帶來的影響。不過,在當年“綠色英雄”光環下,無錫尚德的錯誤決策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施正榮在接受央視采訪時稱,2009年的下半年到2010年,投資過熱造成暫時性的產能極度過剩。他表示,“據我所知有100多個城市都在建光伏產業園,都在創千億的光伏行業。”
不過,無錫尚德破產除了產能過剩等共性因素外,施正榮個人的激進主義色彩也導致了今天尚德的落敗。
2006年,面對多晶硅價格暴漲,尚德電力與美國MEMC簽訂了固定價格的多晶硅十年期長單最終導致公司虧損嚴重,以及其主導投入3億美元建非晶硅薄膜電池生產線,最終不了了之。
在光伏產業發展之前,多晶硅是價格極為便宜的工業原料,在2007年底,黑市價格創下每公斤400美元的天價。施正榮當時決策與國外供應商簽訂了近70億元的多晶硅供貨合同。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多晶硅迅速滑坡。目前,多晶硅價格已驟降至20美元左右每公斤。施正榮不得不與供應商解除合同,同時因違約進行了巨額賠償。
無錫尚德僅僅是產業變遷中的一個案例。隨著整個光伏產業大環境的惡化,嚴重依賴出口的光伏產業迅速進入“洗牌”階段,2012年下半年,全國43家多晶硅企業共計停產30余家,行業哀鴻遍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