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陳旭敏近期的一篇文章引起了讀者強烈的反彈,他感到很委屈,對他在清華大學第二期EMBA媒體公益班的同學說:“房價不會下降是明擺著的,為什么不能說呢?”
王小波在《花刺子信使問題》一文中,已經說過,好消息信使總是受人歡迎的,而壞消息信使總是使人不爽,甚至被殺頭。他和李銀河1989年的研究就發現中國存在大量的同性戀群體及同性戀文化,結果使得一本社會學刊物受警告,該刊一位80歲的顧問老先生連夜表示不要當顧問。
趨利避害是動物的第一反應,但對一個龐大的群體或族群而言,必須正視“房價不會下降”這個結論。陳旭敏以“房價下跌,夢想能否照進現實?”為題來說明現實的殘酷性:“據中國發改委日前公布的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指數顯示,持續上漲的房價不但沒有出現下降,而且繼續攀升:今年[創業網www.fswenwen.com]前4個月,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漲幅在6.0%左右波動,其中,4月份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5.3%,而且環比上漲0.7%,漲幅比上月高0.2個百分點。”
這些數據只能片面看待,漲幅遠遠超過了這個比重。一位東北城市的市長私下里對朋友說,這個城市的漲幅同比去年超過15%,但報上去的數字是9%。他分析說,如果漲幅第一的北海市公布的數字是15%的話,實際漲幅肯定比這個嚴重。
這是短期的房地產走勢,看中長期呢?陳旭敏找到了一個觀察角度:中國成長中的青壯年群體。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1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