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是重點,體現在新農村建設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是新時期黨和國家在解決“三農”問題上的一個綜合的、完整的概念。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村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個字的理解,新農村建設既包括了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事業的建設,也包括了農村產業能力的建設;既包括了村容村貌環境整治,也包括了以村民自治為主要內容的制度創新。經過多年的重點建設,最終要使我國農村建設生產力得到明顯發展,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社會公共事業得到明顯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得到明顯推進。
《中國投資》:如何匡算新農村建設所需的資金規模?
馬曉河:當前新農村建設中首要的政策問題是錢從哪里來。根據去年10月我們對江西贛州市、四川瀘州市、寧夏吳中市和貴州麻江縣等25個村的調查,我國要開展新農村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當前開展新農村建設,按照一定標準要滿足農村道路、安全飲水、沼氣(燃料)、用電、通訊、廣播電視等建設,并對農村廁所、廚房、圈舍、中小學校舍和衛生所進行改造,另外在農村建設必要的公共活動場所和垃圾處理場所,扣除掉已經建設完成的投資項目,全國平均每位農民需要投資大約為1700元到4900元,其中貧困山區、丘陵和一般地區投資需求較大,而城市近郊投資需要較低,中西部地區平均每戶8265元,其中農民希望政府補助資金比例為50.3%,補助金額4158元。按照此標準數測算,全國完成上述“六通、五改、兩建設”(“六通”即通路、通水、通氣(燃料)、通電、通訊、通廣播電視,“五改”即改廁、改廚、改圈舍、改校舍、改衛生所;“兩建”即建公共活動場所、建集中垃圾處理站),共需要總投資約為2.05萬億元;若以上述同樣比例分配,政府投資額度為1.03萬億元,農民自籌部分為 1.02萬億元;其中,中西部地區需要投資1.26萬億元,意味著需要政府投資6330億元,農民自籌資金627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