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看到,2.05萬億投資主要用于農民生活,還有很大一塊是保障糧食安全需要1萬億,總體算下來,新農村建設大約需要3.05萬億。
《中國投資》:中央提出積極建立財政對農村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在您看來,應該構建一個怎樣的新農村投資體系?
馬曉河: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現代化需要的資金比較多,單靠國家投資是不夠的,還要建立一個多元化的新農村建設投資保障體系。我認為主要分5個方面:
第一,中央每年從公共財政中拿出一部分錢用于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現代化。中央在去年的1號文件中提出“三個高于”;今年1號文件提出“三個繼續高于”,“一個主要用于”(即2007年財政支農投入的增量要繼續高于上年,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用于農村的增量要繼續高于上年,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村建設的增量要繼續高于上年。建設用地稅費提高的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農”)。
第二,號召地方政府每年增加公共財政用于農村的投入。
第三,國家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北京、江西等省份發布了動員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企業、社會團體、城市個人到農村,可以是一個企業對一個村,一個人對一個項目,甚至是自然人對戶,開展新農村建設項目。這樣可以動員廣泛的社會力量參與新農村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