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韓國新村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面鏡子。過去對韓國經驗談得比較多,在您看來,我們可以從中吸取哪些教訓?
馬曉河:去年7月,我帶隊去韓國考察過。韓國當年的新村建設,也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模式,由政府去倡導、宣傳和推動,這帶來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自上而下帶有一種行政強制性,強制性地號召一些城市機關單位、學校到農村去,是不合適的。
其次,農民茅草房換瓦片、換鐵皮時,雖然政府給予一定補助,但農民也要出錢,給農民增加了一定的負擔。
第三,當時韓國在全國范圍內大搞架橋鋪路、水電通氣,沒有考慮到后來的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農村人口減少后,出現了一些設施的浪費。在城市化加速推進過程中,新農村建設如何與城市化結合起來,人口流動因素一定要考慮。
還有一點就是因地制宜。在新農村建設中,對環境改造和房屋改造要保留民族和民俗特色,與自然和諧。不能到中國一看,以為是到了歐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