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農村在選擇發展第二、三產業時,如何確保在一個高起點和高水平上面,避免落后產業的低水平重復?
馬曉河:現階段,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土里種出花來農民收入也不會有很大提高,農民必須向外轉移。轉移無非有兩條:一是向城市轉移,二是農村發展大量的二、三產業。
在現階段,農村發展二、三產業,不應重復過去搞鄉鎮企業時“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方式。我們去珠三角、長三角、西南地區、西北地區做過調查,結果發現:不管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農村二、三產業發展都應該采取相對集中的方式,興辦一些集中發展區,有利于節約資源,也利于集中處理污染物。而且,集中起來還能產生集群效應,產生對服務業的需求,增加勞動力的就業。
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也要有產業鏈的思想。在一個園區里發展一些相類似的產業,按照分工方式,上中下游相互關聯,這樣產業結構就比較合理。
農村發展二、三產業,既要注重培育本地產業,也要引進外來產業和企業,共同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做到因地制宜,不能憑空發展一些過剩產業、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