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競爭手腕不只體現在融資數額的攀比,他們選擇把陣地擴大。北京市場爭戰兩個月后,美團網、拉手網、24券已經開始快速擴張二線城市。美團網創始人王興低調地把年內目標定為20個城市,而24券、5151團毫不掩飾瞄準50個據點的野心。
“現在大家都是兩三個月的嬰孩,就算傳統電子商務大鱷淘寶殺進來,也沒有絕對優勢”,24券CEO杜一楠這樣看待團購網站群雄逐鹿的微妙戰局。其實淘寶旗下“聚劃算”已經開始了團購業務的嘗試,而愛幫網也攜“愛幫團”氣勢洶洶殺將進來。在杜一楠看來,這些企業同樣需要經過Groupon模式中國化的探索和洗禮。
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則認為,在行業后期整合之后,其中大部分網站難成規模。但是未來能夠成為中國Groupon的,最有可能是具有雄厚用戶資源的淘寶網等電子商務巨頭。
誘惑大學生下海創業
近400家團購網站的混戰,背后隱藏著各色操盤手。海歸杜一楠、老牌創業者王興,貼在“5151”團隊上的標簽是“大三在校生”。
幾天來,團購網站“5151團”,因由大三學生創辦,并獲得高達2000多萬元的風險投資迅速成為媒體熱炒的對象。這無疑給已經過熱的團購網站現象添了一把干柴,帶來更多大學生的艷羨和跟風。
但在競爭對手眼里,一沒有創業經驗,二沒有社會資源的大學生“投身團購網站就等于是自殺”,“又怎么可能獲得2000萬的風險投資”。陳壽送也認為,雖然團購網站的進入門檻看似很低,但把它發展壯大并不容易。“大學生可能擁有較高的計算機技術,但在客戶資源開拓、服務配套管理等方面存在明顯的經驗缺陷。”
面對同行的質疑和分析人士的擔憂,記者聯系到5151團網站運營總監潘文偉。潘文偉無奈地對記者解釋,雖然自己和團隊中的一些成員的確是大三學生,但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大學生。他透露,自己和同學大學三年都曾在社會工作中受過歷練,“曾經做過投資公司的副總、做過茶葉等具體投資項目”。而正是團隊線上軟件技術能力和線下營銷服務能力的成熟,才吸引到了2000萬元的投資。
潘文偉表示,簡單掛上大學生創業的標簽,熱炒大學生與團購網站的掛鉤,是媒體和社會的誤讀。“我也不贊成沒有就業和創業經驗的大學生涉足這一領域,僅僅精通網頁架構技術和模仿Groupon界面是遠遠不夠的。”潘文偉對記者透露,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5151團也要引進新的人才,但“也不會選擇沒有經驗的應屆畢業大學生或在校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