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通過網絡做資本運作的較多,投資少,范圍廣;通過異地方式做的話,需要負責場地、路費、吃喝等招待,成本高一些,但成功率也大一點。”有知情人告訴記者,盛世國際網絡線上的人員超過兩百人,而異地運作的人數稍微少一點。
一位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公司的運作類似傳銷,但現在叫連鎖銷售或民間資本運作。”
據他介紹,所謂的資本運作,實際上變成了一種資金的重組和再分配過程,就是把散錢集中起來,然后通過上下線網絡關系進行再分配。“與傳銷相比,只是多了一個上線出局制。”
該人士告訴記者,在石家莊,做民間資本運作的團隊有好幾個,每一個團隊都對應著一個平臺。而他們的平臺就是盛世國際,其實也就是一個資金分配的平臺。
“所有人的工作就是發展新人,引入新的資金。如果你發展的新人達到了一定的數量,就有機會上平臺。”該人士表示,上平臺之前,所有的業績都是為上平臺做準備,而真正賺錢的只能在平臺上。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了解,所謂的平臺,也就是分配團隊資金的權利。在平臺外,只有當各自發展一個新人時,才能夠獲得5000多元的獎勵,而別人發展新人的業績,平臺外的人分享的非常少。也就是說,平臺上的人能夠享受到整個團隊的最大利益,也是賺錢的最大機會。
“平臺上只能容納5個人,如果第6個人業績達到了一定數量,那么平臺上最先上平臺的一個人就會出局,需要重新爭取上平臺。這也是給予每一個人機會。”該知情人士稱,所有人都有機會賺錢,這也是與傳銷的最大差別。
然而,另有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坦言,按照平臺的規則,47%的資金在各級會員中分配,48%的資金在平臺上進行分配,另有5%的平臺運營和稅務雜費。“這種分配是暗箱操作,很難監控。更重要的是,身邊有做了很久的人,但也沒有能夠做到平臺上。”
律師:加強民間資本運作監管
事實上,盛世國際這樣的資本運作平臺并非孤例。
今年6月份,僅天津一地就已經查處了約10家類似的“私募”。而3月轟動一時的農婦韓秀琴PE騙局,涉案金額高達十多億元。
一位資深律師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無論花樣如何翻新,這種民間資本運作依然有傳銷的影子,也很容易引發非法集資等惡性案件。“也正是因為私募時髦,大多數人并不了解,出于想暴富的心理才會上當。”
該律師稱,天津的偽私募在今年6月份以后被嚴厲整頓,但全國其他地方并沒有完全引起警惕,導致傳銷式私募向其他區域轉移。“網絡上的民間資本運作更是滿天飛,影響很大,也給網絡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