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支持
每年逾10億元支持民企
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武漢市將拿出更多“真金白銀”。“新56條”規定,市財政每年統籌安排不少于10億元用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同時,建立財政專項資金增長機制,自2013年起,市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每年新增3000萬元。
武漢市還將盡快成立市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并實施中小企業民營經濟壯大工程,對年營業收入首次超過5000萬元的民營企業,當年度給予一定金額的一次性獎勵資金。
鼓勵企業上市融資,民企上市的市級獎勵由150萬元提高至200萬元;對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市政府給予50萬元獎勵;對新上市且募集資金80%以上投資于武漢的民企,一次性獎勵50萬元。
此外,加大政府采購支持,專門面向小微企業的政府采購項目不低于年度預算總額的18%。
全民創業
小額擔保貸款破除戶籍限制
投資人可以用專利技術、科技成果以及股權等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比例最高可達企業注冊資本的70%。
實行工商注冊“零收費”、“零門檻”、“零首付”,工業企業注冊登記“1天辦結”;支持微型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最高可獲3000元補助。
小額擔保貸款破除戶籍限制,城鄉勞動者在漢創業,從事非國家限制性行業的均可申請小額擔保貸款。個人貸款最高不超過10萬元,合伙經營可按照每人不超過10萬元、總額不超過50萬元的額度進行“捆綁式”貸款。將小微企業、科技型企業視同勞動密集型企業,擔保貸款額度最高400萬元,且政府貼息50%。
專家觀點
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
打造“創業之城”
武漢此番新政甫一出臺,省統計局副局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博導葉青即發出一條微博:“在武漢創業,只要項目屬非國家限制性行業,不管來自城市還是農村均可申請小額擔保貸款……”
微博一出,引發不少評論,有人關心如何去辦理貸款,有人覺得“步子還應再大些”。
“如此密集并且大力度的出臺政策,支持民營經濟及全民創業,反映了政府的決心。”葉青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民營經濟發展不夠,是武漢的一大軟肋,武漢有中部最強的國有企業,但沒有中部最強的民營企業,“這些政策有利于彌補民營經濟的短板,增加市場活力。”
葉青認為,通過這些新政,有利于形成一種全民創業的氛圍和環境,武漢不僅要成為大學生之城,更要成為大學生創業之城,“不僅讓武漢人創業,讓大學生留下來創業,還要吸引外地人來創業,那么武漢的發展就很有后勁了。”
企業心聲
紅桃K副總裁解礫:
期待不靠“批條子”
被譽為“最牛內衣王”的武漢科技大學畢業生解礫,現在的身份是紅桃K集團副總裁,躋身千萬富翁。他感慨地說,正是受益于武漢市全民創業的政策,自己靠5萬元無息貸款站穩腳跟。不過,他坦言,當年辦下貸款靠的是區工商局局長親自批條子,希望今后這些真金白銀的政策都能不用“批條子”就能順利執行。
對比如今的“豪華版”政策,解礫很感慨,“優惠得多,也可操作得多”。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