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國家越來越多的移動專營運營商已經擁有200億美元以上的市值。2007年年底,有兩家運營商的市值超過了400億美元,中國移動的市值更接近200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運營商。
新興市場的移動通訊業務2008年將繼續高增長,因此,如果發達國家的運營商們希望在這一市場參與,就應迅速行動。盡管名義上的收購目標很多,但真正的機會卻很少,原因是當地的法律制度、監管制度、金融制度和政治體制等各方面原因可能推遲甚至阻止收購的進行。
新興市場的運營商得到的最佳建議,是將他們的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其他新興市場,而不是到發達國家市場去收購。在發達國家經濟體中進行戰利品式的收購,并不會帶來真正的價值,還不如密切地關注本國市場獲得更好的收益。當然,對于正在降低資產組合風險的新興市場運營商而言,有選擇地收購發達國家運營商,可能有助于他們滿足債券市場的需求。此外,通過收購進入西方債券市場還有助于新興市場運營商降低平均債務成本。
無論是發達國家運營商還是發展中國家運營商,都應該抓住這一機遇相互學習。當然,雙方都應認識到,發展中國家移動市場環境相對于發達市場可能差異很大。將發達國家的產品和服務簡單地照搬到發展中國家并不能保證獲得成功,反之亦然。
GSM 成年了:
成年會帶來新的挑戰與收益
2008年9月7日,GSM成年了。
這一天是GSM的21周歲紀念日。當天,預計200多個國家的700多個GSM網絡將承載超過160億分鐘的通話和60億條短信;當天,全球的GSM用戶將增加120萬人,制造的GSM手持設備預計將超過600萬部,產生30 億美元的價值,占全球日均GDP的1.36%。這反過來又會為政府帶來5億美元的稅收。
GSM的多重影響也一直是實實在在的。研究表明,在發展中國家,移動覆蓋率每增加10個百分點,都會使GDP增加1.2%。另外據估計,僅在歐洲就有近300萬個就業機會依靠移動行業。《財富》世界500強中有20多家公司要么是GSM技術的運營商,要么是該技術的制造商。
盡管面臨眾多艱難挑戰,但GSM仍然在競爭中取得了成功。截至2008年初,GSM預計擁有85%的市場份額。這為其規模經濟提供支持,幫助其應對從衛星移動服務到無線LAN在內的其他技術帶來的挑戰。
最引人注目的是,GSM妥善對待自身的成功,GSM平臺證明在增長方面具有高可擴展性。現在GSM步入面世的第21 個年頭,看起來的確是一個極有說服力的成功故事。如今步入成年,其前景預計仍將像以往一樣,挑戰與收益并存。
盡管GSM總體用戶基數不斷增長,對許多運營商而言,減少客戶流失仍是一個重要課題。就在2008年9月7日這天,運營商可能會流失0.33%的用戶。如這種勢頭持續一年,運營商將流失整個用戶基。吸引新用戶的成本意味著運營商要花費大量資金,有些時候,由于擁有大量用戶可能是一種浪費,這么做并無必要。研究發現,20%的用戶產生了80%的收入。
GSM還面臨著向何處發展的挑戰。第一代GSM技術已成為全球移動運營商的主力并繼續產生強大的現金。下一步向何處去的疑問在2008年可能仍無法找到答案。由于3G 網絡尚不能贏利,采用移動數據服務cye.com.cn的用戶增長速度低于預期,一些運營商放慢了部署這些網絡的速度。其他運營商繼續更新他們的網絡,部署更快的基于GSM技術的網絡,例如HSDPA和HSUPA。然而,目前尚無明顯的證據表明移動網絡的速度與收入增長之間存在關聯。
最后,GSM預計在2008年將面臨一系列監管問題。監管部門和消費者可能繼續要求電話資費下調,這將減少運營商的收入和贏利。此外,監管部門為解放市場,調整電磁頻譜使用的舉動可能導致移動市場出現后來者,盡管這些新競爭者的成功遠未得到保證,但他們的存在會對GSM運營商的股票價格產生影響。
但是,GSM在2008年及之后面臨的最大威脅可能來自于GSM自身。即運營商間更為激烈的價格競爭可能導致客戶流失,這意味著較高的傭金以及獲得和保留用戶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