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走差異化發展之路。中國入世后,我們的企業好比“與狼共舞”。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如何取勝?關鍵要研究和發揮我們的比較優勢,靠特色經營、追求個性取勝,這是國際國內的一條重要經驗。入世后,國內企業要各走各的優勢路徑,各打各的特色仗,在特色產品、特色文化、特色服務、特色品牌、特色模式上下大力氣、花大工夫。
第四、打好品牌經營戰。品牌商品搶占并瓜分市場已成為市場經濟發展的明顯趨勢之一。市場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種品牌經濟,擁有名牌就擁有市場名牌商標代表著企業及其產品的信譽,它作為能滿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精神產品,具有高質量、高信譽、高知名度、高市場占有率、高效益的特點,并使他具有吸引資金、聚集人才、改進科技、擴大規模、開拓市場的功能。目前國內不少陶瓷企業商標品牌意識尚未樹立起來,不注意商標名牌戰略的研究和運用,對創名牌、保名牌這個涉及企業生死攸關問題的緊迫性和認識不足,特別是缺少創國際馳名商標的志氣。面對加入WTO后將直接面對全球市場的機遇與挑戰,我國企業應當有緊迫的商標意識,和走名牌發展之路,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綜合素質和競爭能力。
第五、提高產品技術含量。要把科技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推進器,科技的巨大作用已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和企業家所認識。我國陶瓷行業與國外同行業競爭的劣勢關鍵就在于科技含量不夠。為此,國內企業要不斷瞄準高科技,以高起點、高標準去構建企業的科技發展戰略。不僅重視對科技意識的培養、重視對科技人才的吸引,還要從實際出發,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去構建自己的研制、開發戰略機構,建立企業制度創新機制,堅持把科技創新當作企業的核心能力精心培育,將科技研發視為后盾,瞄準國內外市場需求,不斷更新設備、創新產品,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雖然從總體上來看,我國陶瓷行業在自主知識產權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但所有的企業都十分明白,當今陶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根源就在工藝技術上。2006年,國外高技術陶瓷產值高達750億美元,比我國整個陶瓷行業的年總產值還高。因此,幾乎所有的強勢企業都不惜在工藝技術開發方面投入巨資。如廣東科達在陶瓷機械方面的不斷進取、中窯窯業在陶瓷窯爐研發方面的貢獻,更是直接推動了整個行業的不斷進化。工藝技術之變,反映在產品方面,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新產品就是絕好的證明。如蒙娜麗莎在全國節能減排之時,成功推出的超薄瓷質磚,就因其工藝技術優勢而風靡市場。更為值得關注的是衛生潔具領域,高技術含量衛浴產品的附加值和利潤空間往往比同類產品高數倍甚至數十倍。因此,國內已經有不少企業正在積極創建國家認可的陶瓷實驗室,目的就是要在工藝技術方面搶占制高點的同時,將業內紛紛攘攘的仿冒者遠遠地拋在身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