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技術、管理、設計落后“挨打”,同質化嚴重有如雪上加霜。當我們再把目光移向本身時,不難發現我國陶瓷行業當中一批中小企業將面臨淘汰的危險我國陶瓷企業重復建設嚴重,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規模普遍偏小,經濟實力較差,許多都是“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自身都還存在資本缺乏、技術落后、管理滯后、機制不活、人才缺乏等方面的問題。資本的缺乏使的這些企業難以取得現代國際企業所擁有的綜合規模效應;技術的落后使的只有較少企業擁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核心技術;管理經驗、市場經驗等的缺乏使的這些企業在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市場時顯得難以適應。
二、國際陶瓷市場呈現新特點
2006年全世界瓷磚產量是90億平米,中國是42-45億平米,占比高達50%,出口是5.43億平米,出口率僅占15%左右。衛生潔具全世界大概有2.6億,中國現在是1.12億,占全世界的43%。日用陶瓷全世界是270億,中國是138.69億件,占全世界的51%。但是,2006年我國陶瓷行業年總產值為2600億元,而國外僅高技術陶瓷2006年產值就高達750億美元。這說明我們在品牌經營、工藝技術、營銷方面均存在巨大差距。據中國陶瓷工業協會調查顯示,我們的陶瓷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僅僅相當于國外的1/7到1/10。如日本陶瓷,雖然使用的原材料僅僅是中低檔陶土,但其陶瓷產品在海外市場的售價就是我國同類產品的數倍甚至十數倍。在2008年3月廣州陶瓷展會上,筆者在參觀日本西海陶瓷時發現,該公司的陶瓷產品設計隨意性和新穎性也不比我們好多少,可其訂貨價格竟然是我們同類產品的20多倍。一位在該公司就業的同胞竟然說出:“中國陶瓷沒得比,人家是幾百年的品牌。”我當時憤然問道:“你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你知道中國陶瓷承載著8000年的華夏品牌嗎?”說歸說,但連展會主辦方都以能夠有日本同行來參展為傲,事實上是我們把自己的陶瓷賤賣了。從上述我們可以看出,我國陶瓷出口海外市場仍然處在一個相當初級的階段,我們所獲得的所謂“成果”和市場份額,是拼資源、拼價格拼來的結果。雖然“愛拼才會贏”,可事實上我們在海外市場上是拼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