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國家標準委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出通知:電動摩托車新國標中涉及電動輕便摩托車的內容暫緩實施。
此前,電摩新標因將“40公斤以上、時速20公里以上的兩輪車”歸入電動摩托車而引發熱議。不過,隨著電摩新標暫緩實施,本來陷入焦慮的電動自行車產業也迎來轉機。
據悉,電動自行車的新國標正在加緊制定中。
電摩新標部分暫緩實施
今天中午,記者與中國自行車協會助力車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陸金龍取得聯系。他告訴記者,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馬中超等剛剛代表行業與國家標準委接觸過,會有新的情況要公布。
下午15時左右,國家標準委網站上掛出一則《關于電動摩托車相關標準實施事項的通知》,通知要求《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通用技術條件》等4項國家標準中,涉及電動輕便摩托車的內容暫緩實施。
通知稱,2009年12月15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共同研究了《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通用技術條件》等4項國家標準的相關問題。考慮到目前電動摩托車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制定好一系列相關配套政策還需要一個過程,經研究決定,標準中涉及電動輕便摩托車的內容暫緩實施。
同時,國家標準委責成相關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要在充分聽取相關方意見的基礎上,加快修訂《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國家標準,以便使該標準既能夠符合產品在安全、環保和節能等方面法律法規的要求,又能夠為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留有空間,更能夠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安全與權益。
“模糊地帶”引發爭議
“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好消息!”浙江綠源集團董事長倪捷說。得知這一喜訊,綠源電動車的網站上已經第一時間將通知的內容掛了出來。
相比前幾天的焦慮,倪捷現在也能以更輕松的心態來解讀這一事件。他告訴記者,前幾天,地方質量監督部門的工作人員上門來跟他了解情況。他也仔細研究了關于電動摩托車的新標準。實際上,人們通常所說的電摩新標包含4個標準,其中有一個關于電動摩托車安全的強制性標準,還有3個推薦性標準。而把“重量大于40公斤、時速大于20公里”的兩輪車歸入電動摩托車的,是其中的一個推薦標準,名稱為《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通用技術條件》,也就是說,它不是強制執行的。
雖然是個推薦標準,但是引發的議論是巨大的。
“問題出在哪兒呢?為什么人們的反響會這么大?”倪捷說,主要是在這個推薦標準中,把臨界線設得太低,形成了“模糊地帶”,這樣人們就很容易把電動自行車和輕便電動摩托車混成一體,引發“上牌、考證”的聯想。“不要說老百姓糊涂了,我們企業也糊涂,如果有關部門較起真來,你說那些重量超標但又合格的電動自行車,到底算機動車,還是算非機動車?”
新興產業需要規范發展
有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感嘆,沒有哪一個行業像電動車行業那樣備受爭議,卻又如此受老百姓歡迎。由于電動車機動化性能的提高,一次充電行駛里程40公里至65公里,百公里電消耗卻只有1.2千瓦時至1.5千瓦時,使用方便,成本低。從2005年開始,電動車的銷量每年都超過2000萬輛,在中國的廣大地區,特別是中小城鎮和農村地區,兩輪電動車的銷量已經遠遠大于摩托車。
有人曾經作過測算,以一輛電動車每天行駛30公里計算,全年行駛里程約1萬公里,耗電量為126.144千瓦時,算上充電中10%的損耗,每輛電動車使用過程的全年二氧化碳排放為99.57公斤。而中國1.2億輛電動車替代燃油摩托車每年所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是5705萬噸,超過2007年全年所有小型及微型乘用車的總排放。
“對于這樣的一個新興產業,行業規范卻是不夠的。”一位電動車的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沒有這次電摩新標事件,那些滿大街跑的超標電動車遲早也是一個問題。企業在不規范的行業中發展,自己也很心虛。
此外,在電動自行車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了南北兩派,以江蘇、浙江為代表的南派,由于地處富裕的長三角地區,走的是豪華型的路子,車重一般較重;而以天津為代表的北派,則發展簡易、輕便車型。如果電摩新標不暫緩實施,很可能造成北派對南派市場空間的擠壓。
現在,電摩新標的推遲實施,為電動自行車行業新標準的制定預留了時間和空間,而這也受到規范發展的企業的歡迎。
(本報杭州12月16日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