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改變則讓居民憤怒。
更新后的《公示》發布了S1線的建設時間表。S1線分為兩段工程開工建設。
西段工程從石門營站至蘋果園站,初步確定建設期為2年8個月,計劃2010年9月1日開始征地拆遷前期準備工作,開工時間2011年5月,試運營時間2013年12月底;東段工程從蘋果園站至慈壽寺站,建設期按3年3個月考慮,計劃2013年11月開工,試運營時間2017年2月。
“建設時間表都已經確定,還征求環評意見干嗎?”多名業主質疑,這樣的公示只是走過場。
鐵科院負責S1線環評工作的人士介紹,線路入地長度的更改是因為設計可行性報告有變化,而不是因為居民的反對而更改。對于公示建設時間表的問題,她未回應。
該人士介紹,S1線環評公示以來,每天都接到很多電話、郵件,居民反對的意見很大。
多次撰寫意見書的一位居民說,磁懸浮技術發展數十年了,國外都多做展示,基本不應用,我們為什么要應用呢?
3
學界激辯電磁輻射
“跟地鐵相比,中低速磁懸浮的造價低;跟輕軌相比,它的噪音小。”國防科技大學教授、磁懸浮專家常文森力挺磁懸浮。他總結了中低速磁懸浮的優勢:環保、噪音小、轉彎半徑小、爬坡能力強。
對居民最關心的噪聲問題和電磁輻射,常文森解釋,距離10米外,輕軌的噪聲為94分貝,而磁懸浮列車只有64分貝。中低速磁懸浮列車的直流磁場強度小于正常看電視時對人體的影響;交流磁場強度小于使用電剃須刀時對人體的影響。
對于S1項目的環評,常文森說,鐵科院是受北京市有關部門之托為之。記者了解到,鐵科院因為在鐵路領域的專業,諸多新建、改建鐵路線的環評工作均由其操刀。
中國工程院院士、隧道與地下工程專家王夢恕是磁懸浮的堅定反對者。他認為,中低速磁懸浮的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害,長期作用會引起多種疾病。在德國,修建磁懸浮距離居民區的最短距離是300米,S1線距居民區太近,對居民的影響可想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