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趨務實的新能源車發展規劃
盡管國內市場,對新能源車的發展已經躁動不安,但很顯然,市場仍然不乏冷靜的思考者,上海通用的總經理丁磊、廣汽集團的總經理曾慶洪就是其中的兩位。北京車展上,面對國內汽車市場熱鬧的新能源車發展勢頭,丁磊表示:“我不太相信這么多企業都能獨立地發展出自己的新能源車產品,新能源車的發展必須走聯合開發的道路,散兵游勇遍地開花的新能源車發展局面,不會對中國的新能源車產生明顯的幫助。”而曾慶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更是坦承:發展新能源車,“我們一定要頭腦冷靜,說中國有些企業的新能源車走在世界前列,不負責任。”
事實上,盡管業內對剛剛披露的新能源車私人購買補貼細則有種種解讀,但站在政策引導方向的角度,我們也能感受到,國家對新能源車的政策引導,實際上是變得更加務實而不是冒進了。
“現在我們能清晰地感受到國家在指導新能源汽車方面的規劃,實際上是更務實了,從以前空洞地強調我們在新能源車方面和國際水平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到現在實質性的補貼政策出來,從以前車企單方面熱情到現在,引導石化、電網巨頭加入,說明國家的政策引導更加講究實質意義。”5月19日,國內資深汽車分析師向寒松表示。
一個細節也說明,國家的決策者也開始思考中國新能源車發展之前存在的冒進和盲目樂觀情緒,2009年,國家《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2012年以前的Cye.com.cn新能源車市場份額達到5%,按照中國車市年增長10%計算,2012年新能源車年產銷將達到90余萬量級。而科技部與財政部聯手實施的“十城千輛”計劃里提出“到2012年,力爭使全國新能源車的運營規模占到汽車市場份額的10%”。
對此目標能否實現,業內意見并不統一。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付于武日前曾表示,他與科技部部長萬鋼都認為這一目標應該改為1%。
這個細節說明,市場對中國新能源車的發展,仍然有冷靜者存在,而我們現在則希望,這個補貼細則的出臺,不至于被冒進者當作盲目樂觀而遭再度誤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