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網民來說,互聯網地圖服務已經成為生活中離不開的工具之一。查詢路線、標注地物、搜索地名……諸多中文網站都在為網民提供多種多樣的互聯網地圖服務,很多網民在外出活動前都要上網查一查怎么走。
這些互聯網地圖服務現在有了新的準入標準。國家測繪局近日修訂頒布《互聯網地圖服務專業標準》(以下簡稱新《標準》),并將在6月頒發首批互聯網地圖服務資質證書。
“此舉是加強互聯網地圖服務監管的重要措施”,國家測繪局副局長宋超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標準》將進一步規范互聯網地圖服務從業單位資質管理,促進互聯網地圖和地理信息服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規范四種服務 手機地圖等納入管理
與舊《標準》相比,新《標準》結合互聯網地圖服務市場實際發展情況,進行了一系列的修改和補充。
新《標準》明確界定“通過無線互聯網絡調用的地圖屬互聯網地圖管理范疇”,這表明手機、掌上電腦等地圖也將納入新《標準》管理范圍。
針對專門從事互聯網地圖服務的企業不具備或者很少有測繪專業技術人員的情況,新《標準》適度放寬了對地圖制圖人員的硬性考核,規定互聯網地圖服務從業單位具備相應數量的地圖制圖人員或計算機類專業技術人員的,均認定為符合要求。
依據新《標準》,國家測繪局將于6月舉行首批互聯網地圖服務甲級資質單位頒證儀式。截至今年12月底,將對未申請互聯網地圖服務資質但仍從事互聯網地圖服務活動的單位,按照無證測繪進行依法查處。
劍指問題地圖 有助于遏制失密泄密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我國從事互聯網地圖服務的網站約4.2萬個,而互聯網地圖質量的參差不齊,也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
宋超智介紹,問題主要包括:由于衛星影像廣泛應用于互聯網地圖,而我國高清晰衛星影像大多來源于國外,這給國家安全帶來了巨大隱患;一些單位和個人有意或無意地發布、使用錯誤的國家版圖,造成“問題地圖”不斷出現;還有一些單位和個人把一些敏感、不宜公開,甚至是涉密的地理坐標數據信息標注在互聯網地圖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