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說的秘密”
現在,中航信上下對“封殺門”無不三緘其口。不過,一位不愿具名的航空業內人士卻告訴記者,中航信“封殺門”背后其實有著更深層的商業邏輯和戰略考慮。
首先,違規外掛平臺不僅僅在中航信身上達到“偷電”的效果,更攪亂了航空公司的銷售計劃。據其介紹,原本航空公司的銷售執行的是地域化管理,比如北京-上海的機票,北京的票代銷售可以根據“3+2”%的原則拿到最高返點,而重慶的票代則只能拿到3%返點。
外掛平臺的出現卻讓所有代理人都能共享到最優越的返點政策,只需通過技術手段掛在某家大票代之下。“這讓航空公司頭疼不已,比如一年預測20億的代理人費用,很可能因為這些違規平臺的出現變為了25億。”
來自某國有航空集團的信息負責人也向記者證實了這種說法:“盡管航空公司都意識到直銷的好處,但在目前中國的市場上,分銷畢竟還是主流形態。這些非法平臺攪亂了航空公司的分銷成本,也讓航空公司的受益管理變得愈加困難。”
航空公司的困擾,也是中航信整頓外掛的動因之一。在中航信的股東構成中,中國民航信息集團公司、南航、東航、中航(國航)、 海航、深航、上航等多家國內航空企業共同持有其65%的股份。為股東“排憂解難”,自然也是中航信的義務之一。
事實上,無論是外掛還是黑代理,都已經存在多年,中航信和中航信股東的幾大航空公司們對他們也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方面,對中航信來說,這些外掛和黑代理,占用中航信系統資源不大,相反中航信還能間接收到一些費用;另一方面,二三線地區的機票銷售也確實需要這些“山寨部隊”。
既然早已默認多年,股東利益顯然不是封殺的主因。最重要的可能還是中航信自身戰略發展的需求。
近幾年,中航信曾一度提出做B2C業務,但很快遭到了行業抵制,票代甚至一度不敢在系統中錄入旅客的真實信息。去年,中航信又一次提出了類似的概念,構建自己的“一站式平臺”航旅天空(LinkoSky),試圖打通航空公司和票代環節。按照中航信的計劃,這種“一站式”平臺涵蓋了機票、酒店、機場貴賓服務等幾乎所有鏈條上的服務,這種模式顯然不為機票代理界接受。
“這關鍵在于中航信角色的尷尬。說穿了,它和票代一直都是表面唇齒相依、暗地博弈的關系。航旅天空平臺的出現,更讓彼此變成了敵人。”王棟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