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大保障房供應
綜上所述,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措施的目標導向應該弱化其價格導向。政策焦點應轉向理順市場供求。
具體來說,政府應該大力建設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以保證社會底層居民的住房需求。中國的房改從1998年起步,并大力引進了市場化機制,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市場機制無法解決社會貧富不均造成的房屋資源不公平分配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從社會福祉的角度出發(fā),政府應該為相對弱勢的居民提供價格較為便宜的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
同時,盡管監(jiān)管部門一直表示要抑制投機性購房,但從政策措施來看,卻采取了“取消三套房貸”等行政調控措施。筆者認為,抑制投機性購房的大方向并沒有錯,但更應該使用利率等市場手段,比如說取消折扣利率等。同時,由于中國目前存在著實際負利率,貨幣當局應該逐步提高利率,以抑制存款從銀行體系流入投資領域的行為。
而房地產稅等政策也可以逐步納入政策考慮。房地產稅的征收盡管備受爭議,但這樣一個稅種的推出能夠增加房地產投資的成本,并壓縮投資撤出所獲得的收益,對于抑制投機性需求的作用仍然是較為明顯而長期的。
從更為長期的角度來看,中國房地產業(yè)仍然與強勁的城市化進程緊密相聯(lián),因此房地產價格的長期趨勢仍然是向上。但從供給端來看,中國政府應該鼓勵城市化水平較低的地區(qū)加快發(fā)展,以吸納更多的農村居民進入城市,從全國的角度來看,中小城市的逐步發(fā)展和興起,不僅可以減輕大城市的房屋需求和房價上漲壓力,也能夠為更多的城市居民提供更為舒適和價格相對低廉的居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chuàng)業(yè)者、創(chuàng)業(yè)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chuàng)業(yè)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