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和人工成本的上漲壓得國內快遞企業喘不過氣,除了提價應對之外,不少快遞公司將目光瞄準上游,通過推出購物網站以進軍利潤更大的電子商務領域。不過從目前情況來看,匆忙上馬的快遞購物網站仍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未來要應對的挑戰不少。
■快遞行業掀起“跨界潮”
據業內人士估算,國內80%以上的快遞業務量都依托于網購,用“唇齒相依”形容國內電子商務與快遞業之間的關系并不為過,老話說牙齒和嘴唇免不了磕著碰著的時候,但自從去年快遞業集體逼宮淘寶意欲漲價以來,二者間摩擦似乎有不斷加劇之勢。
今年,淘寶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高調宣布,要在全國范圍內自建一個物流網絡,理由是“對國內遞送服務的質量感到不滿”。擔心被動就要挨打的快遞企業掀起跨界風潮,紛紛走上前臺開辦網上商城,進軍電子商務領域,其中包括順豐、宅急送等國內知名快遞公司。
順豐E商圈去年投入運營以來,目前已覆蓋禮品、母嬰用品、數碼用品等十多類商品,近幾個月來,宅急送的“E購宅急送”、申通的“久久票務網”、星辰急便的“星辰購物商城”紛紛上線。另據記者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國內還有幾家快遞企業近期也將通過合作或自營方式推出購物網站。
■快遞企業網上商城人氣不足
記者昨日瀏覽了多家快遞企業的網上商城,由于在網購族中知名度低,加上不具備明顯的價格優勢,這些網上商城的人氣并不是很旺。
幾家網上商城中,順豐E商圈上線時間最長,但其最暢銷的產品16GWIFI版蘋果iPad也僅僅售出447臺,包郵價格為3870元,而這個價格比大部分淘寶網店的賣價要高,一位經常網購的劉小姐表示,“我買東西前會在網上反復比價,尤其是數碼產品,現在價格很透明,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我肯定選價格最低的。”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快遞企業的購物網站大部分只提供平臺,而商品由合作廠商供應,因此在定價方面缺乏話語權,“長期來看,這種模式很難做大做強!
此外,目前幾家快遞企業的網上商城,無論是頁面設計還是客服水平與主流的購物網站還存在較大差距,一些網站甚至偶爾會無法顯示。或許是意識到自身的不足,11月18日,上線一個多月的“E購宅急送”公告將對網站進行調整,“預計于11月25日重新開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