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商家更愿意尋找傳統媒體作為公關的突破口,取得一定的輿論影響后,再通過各大型網站推薦,使事件升級。待網友產生恐慌心理后,這一事件就會在整個互聯網發酵,產生難以估量的輿論效果
行業巨頭網上交鋒
近日的蒙牛—伊利事件,讓網絡打手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10月24日,蒙牛網絡誹謗門案件偵破后,蒙牛未來星品牌經理安勇、北京博思智奇公關顧問公司郝歷平、趙寧和馬野4人因涉嫌“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被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檢察院批捕。
就在蒙牛員工被批捕前,一篇標題為《圣元奶粉事件幕后黑手是蒙牛》的帖子瘋傳于網絡。
這名自稱為伊利員工的網友注冊名為“jdsf123”。在長達5000多字的《蒙牛集團蓄意破壞我公司(伊利)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案件偵破進展》一文中稱,“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事實上是伊利的競爭對手——蒙牛乳業有組織、有預謀、有計劃、有步驟周密策劃出來的,這是專門針對伊利QQ星兒童奶、嬰兒奶粉策劃的一起蓄意破壞活動。由于伊利反應快速、判斷準確、措施果斷最終幸免于難,而圣元則深陷“圣元奶粉事件”。
目前,帖文的真實性尚有待相關部門認定,但圣元奶粉今年在網上被輿論圍剿,已是不爭的事實。
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胡泳看來,公關公司紛紛進軍網絡,在互聯網上通過有意傳播假信息和刪除負面信息進行輿論操縱,業已形成龐大的產業鏈條。
商戰中的網絡打手:成本低廉,后果惡劣
自三鹿奶粉事件后,本就面臨誠信危機的奶制品行業,屢受重創。
圣元奶粉事件發生期間, 圣元曾在第一時間發布聲明,稱產品中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違規物質。
可是,北京、濟南、海口、深圳、廣州等地部分超市的圣元奶粉紛紛下架。在美國納斯達克主板上,圣元國際也出現“跳水”,最大跌幅至35.44%,跟該股日均成交量7.1萬股比起來,當日暴增至363.27萬股的拋盤成交量十分嚇人。
8月15日,衛生部針對圣元奶粉事件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通報42份圣元乳粉中未檢出己烯雌酚和醋酸甲孕酮等禁用的外源性性激素,內源性雌激素、性孕激素檢測結果符合國內外文獻報道的含量范圍。但這已無補于“圣元”市場形象遭嚴重損害的事實。據分析人士透露,這一事件導致圣元國際的市值損失超過20億元人民幣。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