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日,山西潞安集團常村煤礦420米井下放置了救生艙。圖/CFP 國內打響救生艙市場爭奪戰 廠家生產熱情高卻苦于無標準 井下救生艙生產標準年內出臺 近日,國內多家救生艙廠商展開爭奪戰——紛紛宣稱自己的產品是“國內首臺”。 巨大的熱情究竟從何而來?去年10月,智利33名礦工的成功獲救震撼世界,井下避難所成熱議的話題。此前,我國也要求完善煤礦安全避險系統。安監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救生艙的建設將是我國礦山企業的重中之重。 智利救援助推了民間和官方對于井下救生艙的關注。 然而,被大聲呼吁的井下避難所在國內正經歷著困惑。廠家生產救生艙的熱情很高,卻苦于國家層面沒有明確的產品標準;有關部門制定的救生艙標準已數易其稿,內容也引發多方討論甚至爭論。包括救生艙生產標準在內的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系統建設規定將于今年出臺。 ■熱情 “首臺”救生艙的爭奪 國內救生艙生產廠家陷入一場“首臺救生艙”爭奪大戰。 打開搜索引擎,輸入“首臺”、“救生艙”等字眼,有關救生艙的不少新聞被冠名“首臺”:首臺救生艙可容納10人避險、中國首臺礦用救生艙入井試用…… 隨著一輪接一輪的“首臺”報道,讀者不免迷惑:為什么會出現多個“首臺”? 美國等發達國家救生艙生產廠家只有一兩家,而目前國內已經生產出產品的廠家就有20多家,參與研發的30多家不止。并且還有越來越多的廠家對救生艙生產產生興趣,加入研發隊伍。 這股強大的救生艙研發、生產熱情到底從何而來? ■探因 千億蛋糕成熱情之源 今年7月,國務院下發通知要求,煤礦和非煤礦山要在3年之內完成“六大系統”安裝,具體包括監測監控系統、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緊急避險系統等。救生艙的生產是其中緊急避險系統中的重要技術裝備。 隨后,國家安監總局也下發通知,其中一項要求“必須在距離工作面500米范圍內建設避難硐室或設置救生艙”。 10月,智利33名礦工的成功獲救震撼了世界,井下避難所的呼吁成為熱議的話題。國家安監總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救生艙的建設將是我國礦山企業的重中之重。 智利救援助推了民間和官方對于井下救生艙的關注。 “一大批煤礦覺得花一大筆錢建井下避難設施,平時閑著,作用不大。智利救援讓他們看到了這個東西是有用的。”一位業內人士說。由于救生艙是井下主要避險設施,業內專家估計,這塊蛋糕大約上千億。 ■問題 急需出臺統一標準 巨大的商機燃起生產廠家的熱情,他們紛紛投身于此,卻一度陷入茫然。 某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救生艙研發技術人員道出目前廠家最大的困境:苦于國家層面沒有明確的產品標準。 一般情況下,國家認證都是有了明確的產品標準,生產廠家根據這一標準進行生產,然后有關部門組織評審、認證。但救生艙領域尚沒有明確的標準。 這位技術人員介紹,現在救生艙生產領域,生產廠家只能根據國家不同部門現有的一些籠統的規定,自由發揮,制定自身的企業標準。然后進行各種實驗,找資深專家論證。由專家出具意見,向認證部門進行推薦。 東北一位生產廠家負責人說,由于企業急于知道國家的標準,還被騙子公司鉆了空子。騙子打著國家某單位的名義辦學習班,聲稱能夠對國家的標準進行解讀,很多企業都上了當。 這位負責人說,更嚴重的是,由于目前國家沒有行業準入標準,一些小廠看到有利可圖,在不具備研發能力的情況下硬著頭皮上項目,生產出來以后為了搶占市場,不顧國家礦用產品下井必須經過安標認證的規定,先行以價格等優勢違規在部分地區的煤礦下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