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家賣了一張自己印的“紙”,就可以賺取相當于券面面值2折的真金白銀。
據一位不愿具名的業(yè)內知情人士透露,在2001年南京冠生園的“陳餡月餅”風波發(fā)生以后,國家嚴厲禁止使用陳餡,許多二三線的酒家不敢生產過多的月餅,擔心賣不完導致積壓損失。
而且月餅市場長期以來被一線廠家占據,二三線廠家生存越來越艱難,只好鋌而走險,利用炒賣月餅劵從中牟利。
月餅的暴利 50元的成本300元的售價
在這條利益鏈中,廠家賺到了錢,黃牛也賺到了錢,不愛吃月餅的消費者把月餅券折現(xiàn)了,愛吃月餅的消費者以低于標價的價格買到了月餅,構造了一幅“多贏”的局面。從中似乎找不到真正的反對者,這條利益鏈看上去牢不可破。
而“天下沒有免費的晚餐”,在業(yè)內人士看來,月餅券的“超印”實則損害了市場的正常運轉,最后埋單的是消費者。他們并不諱言,目前市場上的月餅定價普遍虛高,“灰色利益鏈”在各個轉手環(huán)節(jié)均有利可圖的表象背后,實際上是由月餅高額的利潤在支撐。
今年中秋節(jié)前,“今年月餅漲價約一成已成定局”的新聞傳播極廣,新聞來源是中國商業(yè)聯(lián)合會,該會在節(jié)前一個多月發(fā)布報告稱:“今年以來,月餅生產的相關原輔料普遍上漲,其中面粉上漲10%左右,白砂糖上漲30%左右,花生油上漲10%左右,豆類漲幅均超20%,包裝材質、人工成本、運輸成本等相關成本漲幅也均超過10%。”
然而從實際情況看,原料價格上揚并沒有影響月餅行業(yè)可觀的利潤空間。
湛江某海鮮酒家的負責人黃經理向記者透露:“代工生產的月餅平均成本為25~30元/斤。小月餅按個計,2~3元一個,大月餅(特指一斤以上一個的月餅品種)按斤計,8~10元一斤。包裝也要成本,鐵盒一般6~7元一個,紙盒7~18元一個,最高檔的包裝盒30多元一個。”
以該酒家的兩種月餅禮盒為例,某款高檔月餅標價298元/盒,內含8個小月餅,月餅本身的成本是24元,加上包裝成本,總成本約為50元。
另有一款三斤重的大月餅禮盒,標價368元,總成本也不超過50元。該酒家給出的團購價一般為標價的7折,同樣暴利。
高額的利潤讓這個行業(yè)日趨擁擠。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yè)協(xié)會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生產月餅的企業(yè)有上萬家,年產量超過25萬噸,銷售額超過150億元,行業(yè)主要骨干企業(yè)和地方知名品牌企業(yè)年平均增速超過15%。
甚至非傳統(tǒng)月餅生產企業(yè)也來分一杯羹——哈根達斯、星巴克、雀巢等洋企業(yè)如夢初醒般地積極進入月餅市場爭奪中,它們意識到這塊“一年一度”的巨大市場仍在連年擴大。
不少二三線酒家也來湊熱鬧。月餅的銷售周期短,這些商家往往不設立自己的生產線,而是交由他人代工。
廣州市場今年的月餅銷量預計超過800萬盒,超過去年700萬盒的銷量。業(yè)內對廣州月餅市場的前景看好,預計明年廣州的月餅銷量或可超過1000萬盒。
最大的需求 企事業(yè)單位的“大單”
媒體人“錢真多”說:“差不多十年前,每到九、十月份上班的時候路過采芝齋、九芝齋這樣的杭州老牌糕點店,我總喜歡買一袋現(xiàn)烤的鮮肉月餅做早飯。我記得那時候是5毛錢一個,后來慢慢地1元、1.5元、2元地漲上去了,今年沒去消費過采芝齋,家門口另一家新開的糕餅店已經漲到2.5元一個了。如果有月餅期貨,那該多好呀。10年漲5倍,略輸房價,稍遜黃金,但肯定跑贏了大多數理財產品。”
其實早在2004年,國家就開展過對“天價月餅”的整治,但是作為一種特殊的節(jié)慶食品,月餅被附加的送禮需求卻并未隨之減弱,反倒有增無減。近年來,一線月餅生產品牌加緊采取團購、網購、電話預定的方式由明轉暗銷售天價月餅,而非主流、非傳統(tǒng)生產月餅的二三線廠家則紛紛推出了自家品牌的定制月餅,并通過發(fā)放月餅劵牟利。
在二三線城市,這種市場變化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廣東省湛江市的月餅市場一向競爭激烈,其下轄的吳川市于去年9月獲封“中國月餅之鄉(xiāng)”稱號,并舉辦了首屆中國月餅節(jié),每年中秋湛江市各大酒店都會推出自家月餅。
對這些酒店來說,客戶的主體并非個人,而是企事業(yè)單位集體訂購的“大單”。
每逢過節(jié),各企事業(yè)單位就向有長期合作關系的酒店購買月餅劵,一方面發(fā)放員工福利,一方面滿足禮尚往來的“人情需求”。因為數量大,也能拿到比較優(yōu)惠的價格。湛江市某銀行分行辦公室主任林銘(化名)說:“我們一個分行就訂了1000張(月餅券)左右。”
今年中秋節(jié)過去了,一年一度的“月餅節(jié)”混戰(zhàn)也告一段落。“不愛吃月餅,每年月餅的唯一意義就是送禮。”白領梁女士這樣總結。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chuàng)業(yè)者、創(chuàng)業(yè)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chuàng)業(yè)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