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膠事件早已不在熱點新聞的排行榜上,可由其引發的蝴蝶效應還在持續。過去的兩個月,對于受‘連累’的果凍行業而言,先是提前進入銷售淡季,接踵而至的是整個果凍產業的‘寒冬’——銷售額普遍下降50%。可怕的是,沒人知道‘寒冬’什么時候結束。
■重創
6月19日,有關果凍食品安全的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糖果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中糖委”)攜果凍行業的幾大龍頭企業出席。
“說清楚”、“還我們清白”是當天會上使用頻率較高的兩句話——果凍行業因“倍感冤枉”而連連呼吁。
而這種呼吁,最終因為一條短信而更顯“迫切”。當天,這條短信被轉發到中糖協秘書長丁紹輝的手機上,作為研討會的主持人,她公布了這條信息的內容。
其核心內容是:因趙普(微博)口誤影響到其所從事的行業大面積停產,全國高達70%以上。想說的是,不能這么不明不白,希望口誤者能站出來道歉。
短信的主人來自廈門宏嘉旺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嘉旺”),姓陳。
資料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專業生產果凍塑料外殼的企業。主要生產以聚丙烯(PP)為原材料的果凍用包裝材料。廠房總面積近5000平方米,生產車間達到了30萬級凈化標準。簡言之,該公司是一家為果凍企業提供外包裝的供應商。
6月27日,在與新金融記者的通話中,這位陳姓負責人依舊情緒激動——應該站出來說清楚,如果有哪個廠家真的用了明膠,也請說清楚,全行業都會感激他。
據該陳姓負責人介紹,果凍產品是一款模擬水果的產品,因此果凍產品的旺季在冬天,每年的二三月份會達到高峰。因為所在企業有80%業務是為果凍企業生產外包裝,明膠事件后原本400人的廠子,現在只剩下80人在生產。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1月,為了提高公司的產能,他還引進了一套高標準的設備,可現在,那套設備卻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其實,“倒霉”的不止他一人。
該陳姓負責人說,因為公司是國內專業生產果凍包裝的供應商,就果凍外包裝而言,其公司能占到該行業60%的市場份額,目前國內果凍行業的龍頭企業中,大多數企業都在用他們公司生產的外包裝。以往每個月,公司的業績能達到五六百萬,旺季的時候能到六七百萬。
重要的是,公司的業績每年都在遞增,以17%的速度。“2012年,本來應該有更好的業績。”他說。
現實是,明膠事件后,宏嘉旺的產能很快就下降了。五六月份,產能下降高達70%。“損失,相當大。絕對不是一點點,真的是非常、非常大。”該陳姓負責人強調。
據他估計,受明膠事件影響,生產商、供應商包括市場銷售,下降的百分比在40%-50%之間。
他不知道這個影響還會持續多久,但他覺得如果不澄清,只靠時間來沖淡的話,真的不好預估,“只能等”。果凍生意不好,就會影響所有供應商的生意,太多,太多。“有些情況真的不好說。”他沉默。
果凍企業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喜之郎公司在給新金融記者的回復中表示,公司第二季度銷售額下降近50%。由于明膠事件的誤傷,與果凍公司形成戰略合作的上、下游產業的數萬人將可能面臨失業風險,從而形成社會不穩定因素。另外,作為果凍主要原料的水果罐頭行業也難于幸免,這必將影響到分布在全國各地的、不計其數的果農家庭的生計,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歐美經濟危機的爆發,我國水果罐頭出口嚴重受阻,而正是由于果凍行業大量使用罐頭,才勉強支持我國罐頭行業的生存與發展。
“4月份以后,果凍行業銷售額普遍下降50%,許多企業已經出現停工待產的情況。”來自中糖協的數據顯示。
丁紹輝表示,受明膠事件影響,預計2012年我國果凍食品銷售規模將下降,但具體下降情況有待評估,按近兩月銷售情況評估,年下降范圍將在30%-50%之間。如果沒有明膠事件的影響,按近幾年我國果凍行業年均增長率15%計算,2012年果凍品類的銷售規模將是170億元左右。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